•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抗戰精神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2018-09-06 10:1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抗戰精神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抗戰精神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全面、準確揭示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1、必須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基因,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品質,展示著我們這個民族和我們黨最樸實的國家觀、最真摯的愛國觀。這種基因和品質,這種國家觀和愛國觀就是我們必勝的底氣和勇氣。

  14年的浴血抗戰,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精神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廣泛、更強烈、更持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薄的力量。中國人民抱定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決心,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今天,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面臨大好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各種風險考驗。唯有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戰精神,我們才能戰勝一切困難。

  2、必須有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我們的民族是有氣節的民族,我們的黨是有氣節的黨。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同志還曾這樣形容過我們黨:“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是我們民族氣節和黨的氣節的真實寫照。

  抗戰14年,中華兒女傷亡3500多萬人,涌現出無數抗戰英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民族氣節、黨的氣節不僅體現在戰爭中,只要我們發揚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抗戰精神,只要我們牢記自強才能必勝的道理,我們就會在未來前進道路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必須有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氣概乃英雄本色,中華民族歷史上涌現出無數氣吞山河的英雄豪傑,我們黨成立以來,始終充滿著英雄氣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武裝等在極端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抗戰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築成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強大精神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異常慘烈,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4、必須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我們黨歷經風險,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是我們這個民族和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抗戰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必勝信念來自科學理論的指導。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戰研究會上作了幾次《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在《論持久戰》講演中,毛澤東同志指出: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一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能夠支援長期戰爭;日本失道寡助,中國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援與同情。因此,中國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但中國也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一科學論斷,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奮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進而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古老的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

  偉大抗戰,必然形成偉大抗戰精神。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抗戰精神的偉大勝利。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進入強起來、進而實現偉大夢想的新時代,偉大的抗戰精神仍然是實現新時代偉大奮鬥目標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者: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倪德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