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盡責的陪伴者(老師,您好)
臨近教師節,不少已經畢業的學生,會陸續返校,去看看他們曾經的校園和老師。濟南第二十中學的老師焦奇靜,就被她教過的學生團團圍住。這些已經讀高二的孩子,正七嘴八舌地向班主任分享他們如今的高中生活。
焦奇靜的班主任生涯已經來到第九個年頭。每隔3年,焦奇靜都得把初三畢業生送走,迎接初一新生。9年班主任生涯,作為“濟南市優秀班主任”的焦奇靜有心得,也有不少困惑。
我和大家在一起
如果不是計程車師傅提醒,初次來濟南第二十中學的人,很難發現這所藏在市區裏的初級中學。二十中的規模不算大,共有30個班,在校生1313人。二十中在濟南雖非出類拔萃,但在槐蔭區還是名列前茅,是周圍孩子上初中的首選。
2010年9月,焦奇靜成為這所學校第一個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老師。正因此,剛剛走出校園,焦奇靜就當上了班主任。“42名同學的學習、生活都由我負責,當時的壓力別提多大了,即便是現在,我的神經也一直是緊繃的。”焦奇靜坦言。
要説一所學校中最忙碌的人,除了校長,就屬班主任了。小到同桌鬧彆扭,大到舉行集體活動,都要班主任操心。有不少班主任,常常忙得腳不沾地,在其他班上完課,就要趕緊跑回去,查看課間秩序。即便放了學,班主任還要在微信、QQ上與家長溝通情況。焦奇靜在擔任班主任的同時,還要兼顧兩個班的英語課,因此備課常常只能在深夜完成。
每天早上7點,趕在大部分學生到校前,焦奇靜就得趕到班裏,開始一天的工作。焦奇靜的學生説,焦老師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和大家在一起。”在焦奇靜看來,班主任可不就是個陪伴的角色嘛。從學生最初進入陌生校園參加軍訓,到運動會前的排練;從每天的早自習,到課後復習,班主任的陪伴無處不在。“當然,這種陪伴一定要是高品質的,而不是單純的監管。”焦奇靜説。
每一個合格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管理班級的小竅門。焦奇靜的妙招是一個頗具特色的“班旗”制度,以旗幟為象徵,凝聚班級向心力。不過,這面旗幟可並不是簡簡單單一面寫上班級名稱的紅色旗幟,而是由全體同學共同創作完成。同時,旗幟的交接也特別強調儀式感,一般都由老學長在專門舉行的儀式上親手交給新生,以示傳承,為班旗增添一份厚重感和使命感。
贏得信任是關鍵
對班主任來説,最擔心的還是各種突發情況。“這也是新手班主任最害怕的。”焦奇靜説,她執教的第一年,就碰到有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那時的她根本顧不上害怕,打120、通知家長、陪學生去醫院做檢查,等忙完從醫院出來,已經是晚上。焦奇靜説,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自己要鎮定,不能怕事,要有直面問題、直面家長的勇氣。
焦奇靜覺得,無論是與學生相處,還是跟家長打交道,最重要的還是信任二字。只有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才能理順教學關係,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如今,孩子應對挫折能力差、家長過度愛護孩子,成了讓很多學校頭疼的難題。不止一位校長抱怨,不少家長,孩子稍微受點委屈,就找到學校領導投訴,有的甚至也不分辨是非對錯,拿起電話就打給市民服務熱線,令學校和班主任都無可奈何。
濟南第二十中學的生源主要來自周圍的3所小學,其中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佔一半左右。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聚在一起,學習、行為習慣往往參差不齊,濟南第二十中學也由此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教學傳統:初一教學,尤其注重習慣的培養。焦奇靜説,其實學生“種習慣”的過程,就是和家長建立互信的過程。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家長真真切切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好習慣和好成績之間的必然關係,家長才會真正信服。
對於學生,也是如此。雖然是班主任,但也必須在自己教授的科目上“震住”學生,以豐富的學識、真誠的態度去“降服”這群青春期的孩子。焦奇靜説:“你得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孩子一杯水,對於這些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講太多道理,而是要用教師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們。”
與學生共同成長
從教9年,焦奇靜深刻感受到學生的變化。
“你的威信要靠自己的實力贏得。”焦奇靜清楚地記得,她帶的第一個班,學生沒什麼事一般不會主動去老師的辦公室。等到了第二批學生,已經更加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似乎更敏感了。焦奇靜現在帶的這批孩子,進班主任辦公室如同去鄰居家串門,有事沒事都會去遛一遛。聊天內容也大都是“老師,您早上吃飯了嗎?”“老師,我今年暑假出國玩了”等話題。
“孩子看你的目光,從仰視變成了平視。”焦奇靜説,因此班主任的心態必須有所調整,要從管理者變為班級建設的參與者、引導者,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
9年時間,也讓網際網路的衝擊由表及裏。焦奇靜覺得,自己越來越跟不上孩子們的喜好了。王者榮耀、二次元……每當學生聊起這些話題,她都難以融入,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給她一個“你不懂”的眼神。
無處不在的網路資訊,也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學生,除了玩遊戲,更是養成了瀏覽知乎等知識問答平臺的習慣,極大地擴展了自身知識面。
“班主任,必須主動跟上這些變化,因為這是時代潮流,我們無法抗拒。”焦奇靜説,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們喜歡的東西,你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班主任工作,最怕幹“擰”了,使蠻勁。很多老師為班級付出很多,用心良苦,卻往往收穫的是抵觸和不理解,這就是沒走進孩子心裏。
焦奇靜坦言,班主任做久了,難免有些職業倦怠。“每當我送走一個畢業班的時候,這種感覺尤其強烈。”焦奇靜希望,市裏和區裏能夠舉辦更多教師交流和培訓活動,她自己正是在一次教師交流活動上,找到了職業發展的方向,“一些優秀的教師告訴我,教育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自身的價值實現,否則只會陷入職業倦怠的瓶頸。”
支撐焦奇靜不斷前進的,還有那些她培養出來的孩子。現在山東省實驗中學念高二的王藝蕾,一直把焦奇靜寫給她的字條放在枕頭下面。字條上寫著: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