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現代農業技術“走出去”的名片(一帶一路5年間)

2018-08-26 09:4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8月13日,在巴基斯坦佳德農業公司拉合爾研發中心,研發總監阿卜杜爾拉希德拿著報告單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中國雜交小麥試驗結果太令人振奮了!原本預期增産25%至30%,沒想到今年表現好的品種,單産增幅竟高達45%。”

  這是中國農業技術走出去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及現代農業服務企業,中化集團立足“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資源稟賦,輸出先進農業技術,為提升中國農業競爭力做出有益探索,成為農業國際合作的成功典範。

  良種合作,先進技術促增産

  在巴基斯坦,小麥是第一大口糧作物,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主食“馕”,就是由小麥製成。巴基斯坦財政部發佈的2017—2018年度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約873萬公頃,每公頃平均産量僅為2900多公斤。儘管小麥關係糧食安全,但單産水準卻長期不高。這不僅困擾巴基斯坦,也困擾著諸多“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

  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兆波介紹稱,“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小麥麵積超過11億畝,但單産水準僅相當於我國的一半,對先進技術需求迫切。

  農以種為先。“雜交小麥是提高單産的首要途徑。”陳兆波説,中化旗下的中國種子集團公司聯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開展科企合作,點面結合、全面佈局,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烏茲別克等國示範推廣雜交小麥,打造中國現代農業技術“走出去”的名片。

  2013年,巴基斯坦政府專門致函我國科技部,希望加強兩國農業合作,其中特別提出,加強“中國二係雜交小麥”的推廣應用。

  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公司科研部經理張勝全介紹,二係雜交小麥具有高産、抗旱、耐鹽等特點,適應性很廣,種植區域跨度近兩千公里。在中國累計推廣面積300萬畝,具備了技術領先優勢。

  2012年,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公司與巴基斯坦佳德農業公司、白沙瓦農業大學合作,開展雜交小麥試驗示範。

  巴基斯坦白沙瓦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研究所主任伊克巴爾穆尼爾説:“中國的雜交小麥不僅産量高,同時有著更強的適應性和抗病性,將為保障巴基斯坦的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白沙瓦地區雷吉村的農民拉赫曼烏拉去年進行了試種,結果出乎意料,4公頃雜交小麥帶來了可觀收益。

  從播種、澆灌到除草、施肥,中國專家指導當地農民,改善了粗放落後的生産管理方法。烏拉説:“中國專家帶來的技術讓我們受益良多!種子好,種植方法也更科學,去年小麥産量大幅增加,收入幾乎翻了一番。”

  為了讓新技術落戶田間,中種集團公司聯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派專業人員赴巴基斯坦,點對點教,帶著企業幹,種給農民看。據不完全統計,中方累計向巴基斯坦派遣技術推廣人員150人次,行程超過1萬公里。

  如今,烏拉已經成為中國雜交小麥的“忠實粉絲”,今年秋天,他打算繼續種。而在他的推薦下,雷吉村的村民們也紛紛試種,中國雜交小麥在當地農民中的“粉絲團”正不斷壯大。

  本土化推廣,打出創新組合拳

  農業技術走出去,必須立足本土化推廣。陳兆波説,中種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廣機械化制種,降低了雜交小麥種子成本;完善種子處理技術,不斷提高種子品質;依據當地耕作制度、生産方式,探索抗旱節水等配套技術……一系列整合技術,突破産業發展的關鍵難題。

  為了讓中國雜交小麥適應當地條件,2013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與巴基斯坦麥區氣候相似的雲南元謀建立育種基地。小麥良種在運往巴基斯坦之前,均在元謀基地通過了多年鑒定篩選。但是,初來乍到的中國雜交小麥能不能適應當地水土,依然牽動著兩國科研人員的心。

  張勝全告訴記者,“由於生態環境、氣候條件不同,雜交水稻初到巴基斯坦時還是有些‘水土不服’。”巴基斯坦光照強、氣溫高,雜交小麥長勢喜人,穗大且長,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甜蜜的煩惱”——由於分蘗力旺盛,增加了倒伏的危險。

  為了解決這一“煩惱”,中方科研人員反覆試驗,引進矮稈種質資源,降低雜交小麥的株高,有效提高了抗倒伏能力。張勝全説,每一年試種結束後,對於表現不理想的品種,科研人員都會進一步改良,而對於表現好的,則予以保留。

  不同麥區選不同品種。幾年試種下來,科研人員基本確定了最適宜在巴基斯坦種植的中國雜交小麥品種,每個品種摸索出最合理的種植技術,為推進産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120余份雜交組合、230多個種植點的試驗,中國二係雜交小麥表現突出,較當地品種平均增産24.4%。2017—2018年度試驗顯示,巴基斯坦北方麥區增産達到50.1%;而佳德農業公司所在的中部麥區,雜交小麥增産幅度達45%以上。

  實實在在的數據,讓中國雜交小麥在巴基斯坦得到高度認可。白沙瓦農業大學先後組織兩次國際會議進行研討,並提議建設巴中聯合研究中心,推動中國雜交小麥走進更多“一帶一路”參與國家。

  加速走出去,市場合作潛力大

  中國雜交小麥的優異表現增強了團隊信心,但是要真正推向市場、造福當地人民,關鍵是實現商業化。

  2011年,雜交小麥科技合作被列為中巴政府間科技合作。2012年,在時任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澤米爾阿萬的引薦下,佳德公司和中種公司建立了雜交小麥産業合作關係。澤米爾説,在巴基斯坦,農業吸納了全國超過40%的勞動力,貢獻了近1/5的國內生産總值。引進中國雜交小麥,不僅有助於保障巴基斯坦的糧食安全,還將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佳德公司種子部門總裁沙魯克馬立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公司看到了兩國在農業領域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決心加大投入,將中國優質的雜交小麥帶到巴基斯坦。

  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期間,中種公司與佳德公司簽訂為期10年的合作協議,啟動商業化運營。佳德公司總經理穆罕默德裏茲萬尤尼斯對於未來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雜交小麥的試種表現超出預期,我們相信中國技術,爭取在2020年前將中國雜交小麥品種推向巴基斯坦市場,早日造福當地人民。”

  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副總裁、中國種子集團公司總經理宋維波説,中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是發揮“國家隊”作用的使命,也是滿足市場需求、拓展發展空間的訴求。未來,農業國際合作市場廣闊,中化集團將繼續發揮優勢,培育一批適合中亞、南亞等“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應用的高産、優質、抗逆農作物新品種,加快雜交小麥在巴基斯坦率先實現産業化,構建亞非歐雜交小麥示範應用網路,加速中國農業先進技術走出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6日 01 版)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