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俄制裁緣何再起?
【國際隨筆】美對俄制裁緣何再起
近日,美俄關係因美國決定對俄施加新制裁而再度緊張。儘管美國聲稱制裁是因為俄前特工在英中毒案,但不少分析認為此舉仍與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有關。自2014年以來,美國因諸多問題不斷加碼對俄制裁,其國內對俄羅斯的看法也逐漸僵化。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結果不僅制約著特朗普政府的對俄行為,也令美俄關係轉圜面臨層層障礙。
美國國務院8月8日發表聲明説,針對俄前特工斯克裏帕爾在英中毒案,美方8月6日認定俄方“違反國際法使用生化武器或針對本國公民使用致命生化武器”,因此對俄羅斯發起新的制裁,制裁將在8月22日左右生效。雖然具體制裁措施並未公佈,但按照一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的話説,第一階段制裁包括禁止向俄方出口關聯美國國家安全的敏感技術和産品。如果俄方拒不保證未來不再違反國際法使用生化武器,那麼美國將在本輪制裁開始執行3個月後發起第二階段更為嚴厲的制裁。
美國突然施加對俄制裁讓外界感到錯愕,因為近期美俄關係正呈現向好之勢。7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赫爾辛基會晤後,雙方都表示出舉行第二次會晤的意願。8月8日,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蘭德 保羅在社交媒體上説,他在數天前訪俄時帶去一封特朗普給普京的信,信中特朗普強調美俄在反恐、議會間對話等領域進一步接觸的重要性。8月1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通電話,蓬佩奧重申美國尋求與俄羅斯改善關係。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美國政府上述對俄“又拉又打”的做法是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而特朗普之所以在此時祭出“大棒”,主要是為了緩和赫爾辛基會晤後國內對他的不滿。對於特朗普與普京的會晤,美國國內“殺伐之聲”四起,民主黨以及一些共和黨人指責特朗普“軟弱”“丟人”乃至“叛國”。與此同時,“通俄門”調查對特朗普造成的壓力也始終如影隨形。為了避免這一事件最終衝擊中期選舉選情,特朗普、蓬佩奧等人不得不表態在烏克蘭等問題上不會向俄羅斯讓步,同時不會放鬆對俄羅斯的制裁。當然,通過制裁向對手施加壓力,為接下來可能的對話爭取優勢,也是特朗普政府慣用的手段。
實際上,自從2014年以來,美國已經利用烏克蘭問題、朝鮮核問題、俄前特工在英中毒等諸多理由,對俄羅斯施加了多輪制裁。這些制裁不僅意味著美國對俄政策中“大棒”完全壓倒了“胡蘿蔔”,也為兩國關係裹上了層層束縛。而隨著美俄關係惡化,美國國內政治精英階層對俄羅斯的認識逐漸僵化,敵視俄羅斯逐漸成為很多政界人士的共識。這種共識不僅嚴重掣肘著特朗普政府的對俄政策,也增加了美俄關係失控的風險。
畢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