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選好了 增收妥妥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完善利益聯結,暢通産銷對接
“風險可控制,農民就敢幹”
河北省平泉市臥龍鎮八家村,看到鄉鄰種香菇發家,村民劉彥龍也動了心。
“一個菌棚投入六七萬元,咱本就是貧困戶,本錢從哪來,賠了可咋辦?”轉念一想,劉彥龍又泄了氣。
正為難,平泉市綠河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找到府來,“産前不用投錢,産中、産後風險我們擔著。你就負責日常管理,最不濟也能拿些工錢,有啥怕的!”
劉彥龍這才明白,市裏出了政策,貧困戶可以到扶貧食用菌園區免費領種兩個菌棚,有人教技術,有人幫銷售。心裏石頭落地,劉彥龍起早貪黑、渾身是勁。年底一算賬,穩拿3.5萬元。
市場風險,是産業扶貧面臨的突出問題。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弱,容不得閃失、經不起折騰。破除貧困群眾的憂慮,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尊重市場規律,強化風險控制,為扶貧産業保駕護航。
風險共擔,讓貧困群眾“大樹底下好乘涼”。
平泉市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抱團抵禦市場風險。在貧困村新建園區100畝以上,帶動貧困戶20戶以上,按每戶6000元扶持入園貧困戶;再按每個貧困戶6000元標準,補貼扶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迄今,已有20多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設扶貧園區,帶動8000多貧困戶,戶均每年增收4萬元。
針對農業生産週期長、風險大的特點,河北省饒陽縣由財政補貼80%,為貧困戶的果蔬棚室、養殖場舍、畜禽活體等購買商業保險,降低扶貧企業和貧困戶經營風險。
産銷對接,讓貧困群眾後顧無憂。
吉縣八成以上農戶種蘋果,年産22萬噸,不怕賣不出去?
“一搞就多,一多就賤”,山陽村貧困戶韓建平過去“怕賠也賠不起”,如今卻是胸有成竹:“合作社幫著找買家,我們不愁也不怕。”去年,吉縣陽豐蘋果專業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場價3毛錢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的蘋果,韓建平的果園每畝凈收入5000多元。
合作社的底氣,源於吉縣蘋果的品質。不上化肥,用鋸末配牛糞,經過發酵做成有機肥,吉縣蘋果吃上綠色“營養餐”。全縣蘋果地理標識産品認證26萬畝,其中有機産品2.5萬畝,無公害産品4.5萬畝。
有了好産品,陽豐蘋果專業合作社隨時掌握市場需求的風向標,不僅在上海等大城市站穩了腳跟,去年還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讓貧困地區的農産品更加精準、便捷、穩定地對接市場,各地不乏創新實踐,在扶持貧困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上拿出管用措施。
貴州省探索建立學校食堂“菜籃子”與貧困農戶“菜園子”定向産銷銜接機制,助力産業扶貧精準高效。自2017年秋季學期啟動實施以來,全省學校食堂累計採購貧困地區貧困戶生産的常用農産品近6萬噸,總金額6.5億元。今年,這一定向採購規模有望佔採購總量的40%以上。
河南省光山縣抓住“網際網路+”新機遇,全方位打造電商産業鏈,探索出了“電商+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建成光山縣貧困村農特名品展示廳,展銷光山縣名特優農産品30余種,帶動脫貧7300余人,年每人平均增收5000多元。
“産業扶貧,要看市場下菜碟,關鍵在於精準銜接市場需求。”河北省扶貧辦一位負責人説,“風險可控制,農民就敢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