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金融”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2018-08-03 12:03: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釋放出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六大信號。其中一個信號就是:防範風險,金融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7月31日新華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中國經濟繼續表現強勁,在加強金融監管、持續推動經濟開放等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進展,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6%。事實上,在新時代的節點上駐足回望,可以發現五年來中國發展答卷的靚麗多彩: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思所以危則安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解決了過去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穩中有變,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風險隱患。尤其是金融領域,宏觀杠桿率偏高、金融監管體制不完善、違法集資等問題都不容忽視。隨著去杠桿穩步推進,金融如何既有效防範風險又服務好實體經濟,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也已經成為了金融立業之本。事實上,金融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也就必須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為抓手,連接供求、組織資源,在修複國內經濟失衡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具體而言,在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不斷加大情況下,必須樹立品質優先、效率至上的理念,優化融資結構體系,打造能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鏈。

  創新是推促金融業前行的動力,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明確提出,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有持久生命力的金融創新,是符合和適應實體經濟活動穩定發展需要的創新。而今圍繞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需求進行金融創新,就必須把準實體經濟的脈,不僅要推進産品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還應進行制度創新。通過聚合創新力量,以源頭活水澆灌實體經濟茁壯成長。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化解重大風險,關鍵還在於未雨綢繆。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需要標本兼治,有效消除風險隱患。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就在於“穩金融”,防控金融風險。這就需要緊緊圍繞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安全工作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南方網楊飛)

  (作者是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