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科學家王曌:研發國産晶體造福30余萬人
大洋網訊 小時候老師問同學們,長大了想做什麼?王曌和很多人的回答一樣:“科學家。”30年之後,王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作為“80後”的女科學家,王曌帶領團隊研發的國産人工晶體打破了歐美産品的壟斷,目前已讓30多萬白內障患者恢復視力,重見光明。而首款根據中國人眼特徵設計的人工晶體也已於今年3月正式獲CFDA註冊證,目前已有數千人通過手術植入。
工作上的嚴謹和完美主義讓王曌獲得了許多榮譽: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2016北京榜樣”提名人物……生活上,她和許多“80後”一樣,是一個愛玩網路遊戲、自認為“有點二”、根本看不出是博士的“宅女”。
1981年出生的王曌是一名“學霸”,上學的時候,她的數學、物理成績特別好,學習之餘,她喜歡看《科幻世界》,對太空深深著迷。高考填志願時,她選擇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進校才知道裏面有三個專業,我被隨機分到了光學工程,就是研究太空望遠鏡的,簡直太開心了有沒有。”
放棄科研院所選擇創業
王曌熱愛自己的專業,她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修完了自己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在畢業求職的關口,她的一個選擇讓周圍的人頗感意外。
作為光學工程博士,很多人選擇去京滬的研究所、大學高校以及老牌外企等地方工作,而王曌選擇了北京一家處於初創期的醫療科技公司。“我剛來的時候,公司加上保潔員一共只有7個人。”王曌笑道。
王曌説,2010年11月4日,王曌來到公司面試,公司創始人解江冰博士的一段話深深打動了她:“未來你設計的産品將會植入千萬個眼科患者的眼內,無數人的重見光明足以證明你的價值。”這句話震撼了王瞾。
人眼就是一個光學系統,有關眼科的産品都跟光學設計有關,而在國內外眼科領域,卻非常缺乏光學出身的研究者。王曌想,眼睛是一個精密的光學系統,雖然沒有研究太空,但能讓更多人看見天空也是很美妙的。
研發自主品牌人工晶體
2011年夏天,畢業後的王曌帶著行李直接來到了公司,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研發人員。當時,人工晶體市場已被歐美國家的醫療企業壟斷,在做行業背景調查時,王曌驚訝地發現,一枚小小的人工晶體上已經有了1700多項專利,從材料到設計,已統統被專利保護起來,怎樣繞開別人的專利,研發獨立的産品,成為王曌面臨的最大難題。
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以及深入的研究、上萬次的模擬測試,王曌提出了獨創的産品設計理念:“後表面高凸”設計可以提高術後囊袋癒合速度,防治白內障再次發生;“高次非球面”設計是為了降低手術難度,患者術後獲得更好的視力。
經過三年的鑽研,2014年7月,王曌設計研發的“普諾明A1-UV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註冊。這是當時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可折疊人工晶體,打破國外企業對於高端可折疊人工晶狀體的壟斷,被國內眼科專家在國際眼科學術年會上評價為“第三代非球面人工晶狀體”,從此,公司與國際先進眼科企業的研發進度相比實現了技術同步,局部領先的地位。
“當我看見自己研發的人工晶體讓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時,那種滿足感、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王曌説,除了效果更好,這款産品比進口産品費用降低了30%到50%,大大降低了患者負擔。
目前,她研發的人工晶體已進入全國400多家醫院,被白內障手術醫生普遍認可,累計有30多萬名患者植入,還出口到德國和韓國,得到了良好的反饋。
值得關注的是,這款國産人工晶體多次入選“非洲光明行”“湄公河光明行”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援外醫療項目,終結了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援外項目白內障手術使用進口晶體的局面。
專為中國人眼設計
此後,王曌又投入到專為中國人眼設計人工晶體的研發之中。她告訴記者,要設計産品需要有人眼的基本參數,而當前全世界通用的是上世紀70年代,用白種人的眼角膜搭建的模型。多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黃種人的眼模型和白種人並不完全一樣,存在光學方面的差異。
為了研發一款適合中國人的人工晶體,2011年開始,包括王曌在內的研發團隊與北京同仁醫院合作,對8653名中老年人的角膜面形進行大樣本量統計,首次搭建了中國人眼角膜的非球面模型,並基於此設計研發了普諾明AQ型人工晶狀體,成為首款根據中國人眼特徵設計的人工晶體。
2018年3月,這款AQ非球面人工晶狀體正式獲CFDA註冊證,目前已有數千人通過手術植入。
在研發領域,王曌一路高歌猛進,作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曌已獨立或聯合申請各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40項,承擔多項國家和北京市的科研課題。
愛玩網遊的女科學家
取得纍纍碩果的背後,是王曌對科研的巨大付出。因為工作太忙,她接受記者的採訪都是在下班後進行的。作為公司的研發總監,王曌要率領研發團隊推進項目的整體進度,包括從研發到生産的轉化,産品的臨床試驗和註冊,以及與眼科醫生的溝通和市場推廣等,此外,她還負責多項政府課題項目的申報和實施等工作。
“我們要經常跟醫生溝通,醫生工作日要坐診,我一般都利用週末時間找他們聊。”多年來,王曌都是“全勤”,沒什麼假期,週末也常常出差。“我説沒假期不是抱怨啊,我確實比較喜歡忙碌的工作狀態。”王曌解釋説,“春節放假,在家待了幾天著實無聊,還是工作比較好。”和許多成功的創業者一樣,王曌有著強烈的事業心。
對於工作,王曌評價自己有“完美主義傾向”,常常讓跟她一起工作的同事感到困擾。“有一點不完美就要求他們改,為此,他們還給我起了外號,叫什麼我突然忘了就不告訴你啦。”談到專業之外,王曌像個調皮的鄰家女孩一般,“我生活中比較幼稚,像個孩子,説白了就是有點二,跟我接觸的人不會覺得我是個博士。”
工作之餘,王曌並不喜歡逛街甚至不喜歡出門,她説自己“很宅”,現在什麼東西都可以網購,就更不用出門了。
頗感意外的是,她還是個資深的網路遊戲愛好者,“我讀博的時候就開始玩網路遊戲了,一直沒斷過”,王曌喜歡玩競技類的遊戲,以前玩魔獸世界,現在玩英雄聯盟,由於工作太忙,平時最多能玩半小時,週末如果有時間會多玩一會兒。“現在玩得少了,經常被虐。”王曌微微抱怨。
她悄悄地告訴記者:“我的老闆也是我的導師,他對玩網路遊戲的理解是玩物喪志,我自己覺得玩遊戲時大腦受到高強度的興奮刺激,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放鬆。”
“我們80後很多都玩網路遊戲,玩遊戲的時候不用想其他事情,很放鬆,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王曌這樣給自己正名,“不要以為女博士女科學家很高冷,我其實很接地氣,所有的網路流行語,我都知道。”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于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