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外國人為什麼喜歡到中國打侵權訴訟?

2018-07-02 19:43: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隨著美國對華34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日期臨近,中美建交以來這一規模最大、殺傷力最嚴重的貿易戰即將打響。白宮發動這場中美貿易戰,理由之一是所謂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力”。果真如此嗎?

  據英國商業網站Raconteur.net報道,因為審理公正透明,中國近年來成為海外公司偏愛處理智慧財産權糾紛的所在地,2015年共有65家外國企業在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起訴其他外國公司侵權並獲勝。美國《外交學者》今年初一篇分析文章説,2006年至2011年外國公司在華提起的專利侵權案佔所有侵權案件的10%還多,其中超過70%勝訴。如今,外企智慧財産權案勝訴率平均約為80%。

  中國最高法院智慧財産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今年4月透露,中國受理涉外智慧財産權案件確實逐年上升,“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30%涉外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雙方當事人都是外國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願意到中國來打官司,特別是一些涉及標準、專利的糾紛案件。”

  外國人為什麼喜歡到中國打侵權官司?除中國逐漸樹立起“審判公正”的良好聲譽外,法庭審判週期短也是優勢之一。比如,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為4個月,而歐盟主要國家審判週期要18個月左右,美國專利案件的前期準備就得花29個月。

  當然,越來越多的外企選擇在華發起智慧財産權訴訟,也反映出他們對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的認可和信任。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先後制訂頒布了《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智慧財産權立法進行了一系列修訂與更新。如中國新修訂的《商標法》增加了懲罰性賠償條款;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強化了對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目前正在加快《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修訂。

  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加入了全球幾乎所有主要智慧財産權國際公約,構建起包括著作權、商標、專利、商業秘密、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整合電路布圖設計在內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司法解釋在內的多層次智慧財産權法律保護網。

  與此同時,中國對智慧財産權的司法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在上世紀90年代,最高法院成立智慧財産權審判庭,專門監督、審理全國各地智慧財産權上訴案件。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截至2017年6月,這三家智慧財産權法院共受理智慧財産權案件4.6萬件,審結3.3萬件。到今年3月,南京、蘇州、武漢、成都、合肥等15個城市法院專門設立智慧財産權審判機構。為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中國政府今年還決定重組國家智慧財産權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近年來對智慧財産權違法案件處罰嚴厲,意在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2016年,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在審理北京握奇數據公司訴恒寶公司侵權一案時,破天荒地支援了握奇公司創紀錄的5000萬元賠償額訴訟請求;中國三家鞋廠去年因為侵權美國新百倫(New Balance) 標識,被法院判處賠償1000萬元人民幣,成為迄今為止外企獲得的最大一筆商標侵權賠償金。

  從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訴訟案件審理結果看,2015年,該院審理案件的平均判賠金額為45萬元,2016年該院審理的專利侵權案件平均賠償額達到141萬元,商標侵權案件平均賠償金達到165萬元,著作權侵權案件平均賠償數額達到45.8萬元。正在修訂的中國《專利法》建議,將專利侵權賠償金提高到10萬到500萬之間。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2017年7月曾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要加大智慧財産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在他看來,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僅是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對來自各國政界工商界領袖們表示,中國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智慧財産權;同時,中國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據最新發佈的《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透露,從2001年起,中國對外支付智慧財産權費年均增長17%,2017年達到286億美元。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認為,中國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大智慧財産權付費國家。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日前則宣佈,2017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達5.1萬件,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這一數字有助於人們理解為什麼習近平要求外國政府也要加強對中國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至此,人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政府以智慧財産權保護為由挑起對華貿易戰,真實目的是要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對這場即將到來的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但也不怕打,必將以牙還牙給予堅決反擊,即使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中國仍將繼續加大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並且絕不會放棄自己在高科技領域的追求。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