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在新時空坐標重燃改革激情
新華社珠海6月29日電 題:珠海:在新時空坐標重燃改革激情
新華社記者馬曉澄、劉宏宇
38年前,珠海經濟特區誕生。4年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第一次踏上珠海的土地視察,欣然寫下“珠海經濟特區好”七個大字,如同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照亮珠海經濟特區勇往直前的道路。
38年後,那個曾經落後的邊陲小鎮,已變成一座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
佇立新的時空坐標,珠海改革開放再謀劃、再出發,再燃“殺出一條血路”的特區精神,跳出“老套路”,跑出“加速度”,努力以新理念、新辦法破解瓶頸制約,在追趕中進行“二次創業”。
荒島巨變:“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3年前,橫琴自貿試驗片區掛牌成立,一場歷史性巨變迅速發生在這個方圓100多平方公里的島上。
如今,島上的企業突破5萬家,科技企業超過6800家,4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創新是橫琴之魂。橫琴借鑒港澳地區及世界先進經驗,在制度創新方面屢屢取得突破,近百項案例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和廣東省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
在橫琴新區行政服務大廳,幾臺智慧化辦稅機器引人注目。珠海市稅務部門有關負責人曾天翔介紹,這是橫琴稅務部門推出的全國首創V-Tax遠端可視自助辦稅系統,納稅人可遠端與稅務人員進行交互,實現跨境、跨區域“零跑動”辦稅費。
“企業家、投資者人在港澳,也能像人在橫琴一樣享受到優質的辦稅服務。”曾天翔説,橫琴著力打造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讓更多企業“涌進來”和“走出去”。
堅持與港澳合作是橫琴之本。近年來,橫琴自貿試驗片區與港澳攜手共進、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目前,橫琴自貿試驗片區的港澳企業近3000家,註冊資本超過290億美元。
“百舸爭流,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橫琴自貿試驗片區辦公室副主任王彥説,橫琴是“特區中的特區”,必須擔起國家戰略使命,打造成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的靚麗名片。
自主創新:“特區精神就是挑戰精神”
三房─廳的住房一套、國産奧迪小轎車─輛和20多萬元的獎金,合計人民幣約100萬元,這是1992年3月,珠海對三名科技特等獎人員的獎勵。當時,珠海“科技重獎”首開全國先河,猶如一聲驚雷,轟動海內外。
就在“科技重獎”的前兩年,後來擔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董明珠第一次來到珠海。她清晰記得,那時的公交站臺搭的還是蘆葦蓬,她的月工資200多元。
董明珠剛入職的格力的前身海利,是一家國企的二級子公司,當時經營效益堪憂,一二百號人,一年賣兩三千台空調。“沒有核心技術,電機要買、壓縮機要買,沒有幾樣不是買的,最後把部件組裝成一個機器,打上牌子銷售出去。”
現在,格力已從一家年營業總收入1億元、凈利潤不足200萬元、技術主要靠“買”的小公司,成長為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500億元、凈利潤超過224億元、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世界500強企業。
推出先進的環境測量無人船,擁有無人艇專利超百項……珠海雲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雲飛説,企業今天的成就靠的是自主創新。
此外,AG600水陸兩棲大飛機、“珠海一號”商業衛星、國産鐳射列印機……這些高科技産品正在成為珠海新的亮麗名片。
“我們的心得就是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董明珠説,“特區需要開拓者的精神,要有挑戰精神,需要一批有夢想的人,更要有一批有執著奉獻精神的人承擔起創新的使命。”
改革開放:一次走向美好、永不停息的長征
珠海漁女,靜靜地矗立於情侶路邊。在她的不遠處,港珠澳大橋宛如一條巨龍延伸往遠方,將珠海與港澳陸路橋聯通。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説,從2004年籌備到2018年大橋完工,工程人員們突破了一個個世界級技術難關,終於將構想變成了現實。在他看來,大橋的建設精神跟特區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改革開放就是一次充滿風險的試驗,但又充滿希望、幹勁和激情。我們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去擁抱挑戰,去做前無古人的事情。”余烈説。
回首38年的發展歷程,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説,珠海篳路藍縷,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貢獻了很多先行先試的經驗,成為一座生態環境好、每人平均收入高、人民幸福感強的城市。
“但與兄弟特區相比,珠海還有較大差距。”郭永航説,珠海經濟體量沒有做大、城市格局沒有拉開、發展引擎沒有完全形成。特別是小成則滿,小富即安、甘於平庸的氣氛比較濃厚,幹部敢闖敢幹的心態有所弱化。
今年,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珠海已經走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了全新的歷史機遇。
“我們要重燃改革激情,用‘歸零’和‘重啟’的心態重整行裝再出發,將珠海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新引擎和讓人嚮往的、獨具特色的大灣區魅力之城。”郭永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