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破解人類共同挑戰的“金鑰匙”——中國扶貧啟迪世界

2018-06-24 11:3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特稿:破解人類共同挑戰的“金鑰匙”——中國扶貧啟迪世界

  新華社記者 康逸 謝鵬 許嘉桐

  五年來,中國減少貧困人口6800多萬!這相當於每年脫貧1000多萬人,每月脫貧100多萬人,每天脫貧3萬多人。

  一年前,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一年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5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全球140多個國家莊嚴發出共同努力消除貧困的強大呼聲。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世界銀行行長金鏞如此評説中國的脫貧成績。創新脫貧方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視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學習榜樣。

  向全球輸送脫貧紅利的發動機

  在不發達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人每天收入不足1.25美元,連飲用水等最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保障。絕對貧困就像鎖喉的魔爪。

  在發達的美國,0.1%最富裕家庭的財富相當於最底層90%家庭財富的總和。相對貧困猶如壓頂的鉛雲。

  貧困,一個古老的字眼,在今天不僅依然發生在欠發達國家,也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發達國家,阻礙著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之一。

  30多年來,按世行標準,中國減少貧困人口7億多,比美俄日德四國人口總和還多,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如此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脫貧成就,”長期關注中國發展的印度專家庫爾卡尼由衷讚嘆,“這不僅使中國受益,也使全人類受益。”

  “中國扶貧不僅是要讓人民擺脫貧困,更要讓人民富裕起來。”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馬諾夫眼中,脫貧的中國民眾是消費市場的新興力量。

  “脫貧後逐漸邁入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人,正成為其他國家産品的重要消費者,他們的需求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哈伊裏圖爾克如此詮釋中國脫貧給世界帶來的重大利好。

  托起世界脫貧事業的中國力

  5月的一個清晨,緬甸首都內比都一座淡黃色小樓前突然喧鬧起來,中國扶貧專家與緬方人員熱情擁抱、握手。這不知是第多少次雙方約定同去考察中國援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了。眼下項目組正在跟天氣賽跑,爭取在雨季來臨前把水井打好。

  “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在中國描畫的反貧困鬥爭時代畫卷中從未缺過國際合作這一頁。

  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中國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夥伴關係,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中國廣泛利用雙邊多邊合作機制,加強與多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合作,幫助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創設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中國支援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他們增強自身發展能力,融入全球供應鏈、産業鏈、價值鏈,為更快消除貧困創造重要條件。“‘一帶一路’拉動的投資將讓數千萬人甚至數億人脫貧,”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芬歐倫斯説,這會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力所能及地向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扶貧援助。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7次宣佈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

  破解人類共同難題的金鑰匙

  “沒有窗,又黑又悶,住在裏面人也覺得悲觀。”34歲的坦尚尼亞農民庫爾瓦阿卜杜拉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樣的茅草屋裏。如今,他不僅第一次住進了磚房,還從村裏的貧困戶變成了示範戶。“現在我有很多規劃,生活充滿了希望。”

  這一切要靠把希望播撒到非洲田野上的中國農業專家。今年,中國農業大學繼續保持與坦尚尼亞政府的密切合作,讓中國精準扶貧、特色扶貧的經驗更廣泛地惠及當地民眾。

  中國的脫貧方案和脫貧行動在讓自身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持續健康的同時,也給世界帶來更多啟迪和借鑒。“精準滴灌”“不能手榴彈炸跳蚤”的精準脫貧政策讓巴西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羅尼林斯在內的中國問題專家讚賞不已。“中國減貧措施針對性強,找準了貧困的根源,”他説,“通過優化經濟結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教育等措施保證貧困不再復返,為不少國家提供了啟示。”

  從“輸血”到“造血”,扶智更扶志。中國扶貧不是簡單地發放福利,而是帶領貧困人民一起拼搏,燃起雄心,追求夢想。這令出身農家的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前所長杜進森體會頗深。

  “扶貧不僅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來自扶貧對象自身努力,”杜進森説,“與缺少可持續性的‘輸血’式扶貧相比,中國幫助扶貧對象自力更生的‘造血’式扶貧更值得提倡。”

  中國多年的扶貧實踐一再證明脫貧首先要擺脫“意識貧困”、“思路貧困”。中國智慧和方案不僅適用於拓展南南合作,也對參與全球減貧的發達國家有很多啟發,為南北合作提供新的模式。蓋茨基金會已與中國展開闔作多年,幫助貧困的非洲國家。基金會主席比爾蓋茨説:“中國政府很有想像力,其魄力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數一數二的。”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擺脫貧困》英法文版電子書上線,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有機會從中覓得中國破解貧困這一人類共同挑戰的“金鑰匙”。作為這本書的忠實讀者,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十分真誠地説:“這本書對如何減貧非常有啟發性,我推薦各國扶貧官員都來看一看。”

  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和許多將中國脫貧經驗付諸實踐的國家一樣,緬甸熱切期盼著減貧項目結出更多碩果。緬甸農業、畜牧業和水利部部長昂杜充滿信心地説:“貧窮是不穩定的根源,也是國家發展的障礙。我們堅信,中國在減貧方面的良好實踐和寶貴經驗必將在緬甸成功複製。”(參與記者:莊北寧、李斯博、張興軍、張啟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