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擴大美國農産品進口符合中方利益(打開對外開放新局面)

2018-05-24 14:4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擴大進口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符合國情,順應期待。中國擴大增加自美進口的農産品,具有客觀經濟基礎,符合兩國利益。根據5月19日中美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我國將進一步增加美國農産品進口,意味著國內消費者也有了更多選擇,消費更趨多元化;我國農業結構調整有了更多動力,農業發展品質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中國有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越來越多的美國農産品正在走進中國市場,擺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美國農産品有強大的供給能力。農産品一直是美國的出口優勢産品。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美農産品貿易額達318億美元,其中,中國自美進口241億美元,對美出口77億美元,中方逆差164億美元。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中國是美國農産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出口中國的美國農産品佔美國農産品出口的15%。中國是美大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美國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銷往中國。平均每個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農産品約1.2萬美元。

  美國牛肉、大豆等産品性價比在全球領先,而且具有穩定的供應能力。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表明,中國大豆進口額年年攀升,去年進口首破9000萬噸大關,全年進口9552.6萬噸,比上年增加973.7萬噸,增長13.8%。其中,來自美國的大豆佔了34.4%。

  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松説,一方面,我國食品消費結構正在升級,導致農産品需求較大,增加自美農産品進口有利於優化我國食品結構多元化佈局;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如果想在中國市場獲得份額,出口國必須要提高自己産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讓中國消費者願意購買。

  農業品質提升有更多條件

  擴大進口來自美國的農産品,在充實國內供給的同時,有利於農業發展減輕資源環境的剛性約束,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今年我國將擴大輪作休耕試點。農業農村部表示,2018年試點規模比上年翻一番。我國農業生産已經啟動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雙行動”,旨在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積極探索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進口糧食有利於保護耕地,實現部分地區的土地輪作休耕;有利於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我國每人平均資源不足,必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糧食和大宗農産品最基本供給必須立足國內生産,億萬農民生計必須依靠農業産業健康發展,適度擴大包括美國農産品在內的進口是國情決定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呼喚更好産品。中方增加自美進口農産品,是根據雙方市場的供求情況,政府引導,基於市場經濟原則,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結果。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認為,目前農業供需形勢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必須統籌協調好當前去庫存、長期保産能與適度進口的關係,充分考慮農産品生産與消費的替代性,確保生産、消費和進口三者協調,為我國實現農業的高品質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