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才新政七日:從史上最低落戶門檻,到堅決杜絕戶口空挂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電影《天下無賊》中一句經典臺詞,放在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是現實的最佳注腳。
2017年以來,全國掀起新一輪“人才爭奪戰”,武漢、西安、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接連出臺人才引進政策,送房、送錢、送戶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新入局者,是直轄市天津。
2018年5月16日,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放寬人才引進落戶條件。特別是針對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學歷型人才,本科一般不超過40周歲即可直接落戶,條件之寬鬆,堪稱直轄市“史上最低落戶門檻”。
猶如一針強心劑,連續7天,人們滿懷期望、為落戶而來。但與此同時,隨著政策不斷明確細化,不少人被擋在“門外”,喧囂正趨於冷靜。
“此次天津出臺引進人才政策,目的是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參與天津各項事業發展。對不在天津工作,只想把戶口‘空挂’在天津的,借機高考移民、投機炒房,是不允許的。”5月21日晚,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天津市人社局)局長楊光在接受央視《新聞1+1》連線採訪時,再度表明對放寬落戶的考慮。
他同時透露,自5月16日人才新政發佈以來,截至5月21日,天津已直接落戶5800人,領取調檔函2.7萬多人。另據初步統計,目前已經拿到準遷證的人員,平均年齡32歲左右。這些青年人才主要來源地包括山東、河南、河北及東北地區,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北京工作。新政
北京到天津的距離是130公里左右,城際列車僅需要行駛大約半小時。過去幾年,作為“北漂一族”的李梅很少把目光投向隔壁的天津,直到2018年5月16日。
這天中午,天津正式出臺“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放寬對學歷型人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戶條件。
計劃明確提出,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學歷型人才在天津落戶,本科一般不超過40周歲,碩士一般不超過45周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
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已經突破800萬人的今天,這一看似“零門檻”的落戶要求,迅速引爆大家的落戶熱情。
據津雲客戶端報道,5月16日中午12:30分至17日早上8:30分的統計數據顯示,已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百萬人才爭涌津門”的恢宏氣勢已經顯現。
李梅也是“爭涌津門”的人才之一。
她今年28歲,山西大同人,在東北讀書,本科畢業後進入北京一家國企工作。在單位落戶指標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李梅很自然地認為,“戶口轉到天津,總比放在老家強。”
按照天津公安部門提示,5月17日,李梅下載了“天津公安”APP,同時關注微信公眾號“天津公安民生服務平臺”。
彼時兩大落戶申請網上渠道正無比火爆。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報道,在蘋果商店App Store免費App排行榜中,“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發佈之後,此前沒有進入過榜單的“天津公安”一天之內躍升至前十位。截至5月18日上午9時許,“天津公安”高居排行榜第34位,力壓“攜程旅行”“騰訊新聞”等傳統熱門軟體。
由於申請人數眾多,整整一天過去,李梅始終沒能成功登陸。好在丈夫比較幸運,嘗試無數次之後,終於完成網上申請。
根據李梅丈夫收到的短信回執,網上申請完成後,申請人還需持相關學歷、學位材料,前往天津任何一個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辦理落戶準遷。5月18日,夫妻倆特意請假,趕一早的城際列車前往天津。
天津火車站坐落于海河北岸,距離它最近的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位於和平區,只有2公里出頭。
李梅和丈夫抵達是在早上8點多,和平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還沒有上班,前面排隊等候的有十來個人,基本都是來辦理落戶申請的。
早上8點半,現場工作人員開始放號,一上午名額只有25個,李梅和丈夫順利排到。他們還不知道,同一時間段,天津中心城區的河東、河西兩個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排隊申請落戶的人數早已過百。彷彿一場盛大的狂歡,有人半夜就開始等候,只為早點拿到“成為天津人”的號碼牌。
關口
天津之名始於明朝,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建城600餘年來,這座城市肩負著拱衛京畿的使命,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天的天津,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同時還頂著國家中心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等諸多耀眼光環,在整個北方城市版圖中,整體實力僅次於首都北京。
然而優勢不是永恒的。
近年來,中國城市排行榜不斷“刷新”,深圳、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線城市正全力競逐,天津的前進腳步卻有所放緩。
2018年1月11日,新浪微博@天津廣播發佈消息稱,其從正在召開的天津濱海新區兩會了解到,在更改統計口徑(註冊改為在地)、擠掉水分後,濱海新區2016年地區生産總值調整為6654億元,2017年預計為7000億元,同比增長6%。
幾天之後,天津市統計局公佈過去一年經濟運作情況。
數據顯示,2017年,天津生産總值1859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這一經濟增速不僅創下歷年新低,也是全國31省份倒數第一。
天津怎麼了?
2018年1月20日,《人民日報》發文《三問天津如何闖關》。文章指出,産業結構偏重偏舊、新動能增長點青黃不接、資源環境難以為繼、計劃經濟觀念根深蒂固,是長期困擾天津發展的“四大瓶頸”。
時間進入2018年一季度,天津經濟依然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3月,該市生産總值4959.42億元,同比增長1.9%,墊底全國。
同樣不容樂觀的還有人口。
據《天津日報》報道,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量1556.87萬人,較上年減少5.25萬人,降幅0.34%。其中,外來常住人口總量498.23萬人,減少9.31萬人,降幅1.83%。
事實上,梳理天津近5年人口數量,不難發現,這座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值正逐年遞減。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比前一年增加59.06萬人,到2016年,該數據下降至15.1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方面,2013年末,天津增加值為47.95萬人,到2016年下降至7.19萬人。
2018年1月3日-4日,天津召開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市委書記李鴻忠在會上指出,當前天津發展面臨著由速度規模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必須下決心調整優化結構,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堅決不要徒有虛名、自欺欺人的“速”和“量”。
2018年1月24日,天津市長張國清也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8年對天津而言,是搶抓歷史性窗口期,闖關口、度關山,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要重點抓好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八個方面的工作。
吸引
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亟需發展提速的天津,將著力點放在人才引進。
率先推出的是租房落戶政策。2018年1月9日,天津市公安局對外發佈服務民生服務企業“雙十條”措施。
措施明確,符合天津市引進人才年齡和學歷條件(全日制本科學歷35周歲以下,研究生學歷45周歲以下),在津就業並連續繳納社會保險一年以上,在津連續居住半年以上併合法取得居住證,本人或直系親屬無名下合法産權住房的,可在長期租賃房屋所在地社區落集體戶口。
“租房落戶”只是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還在繼續。
2018年4月中下旬,天津將實施新一輪“落戶新政”的消息在當地小範圍流傳。
2018年5月6日,《天津日報》一則有關市委常委會議的報道首度披露“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並提到將進一步改革人才落戶制度。
千呼萬喚始出來。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在天津召開,“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正式發佈。
澎湃新聞了解到,“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又稱“人才新政八條”。該政策對高層次、高技能以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都給予相當力度的支援,但毫無疑問,最受矚目的就是放寬落戶。
落戶天津意味著什麼?“90後”姑娘李梅,首先想到“擁有一個正大光明的身份”。
她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在北京工作5年,雖然工作穩定,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始終缺少一種歸屬感。那是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比如 “北京本地人辦事很方便,但外地人的話,就需要居住證等很多材料。”
與李梅相比,“80後”的于琪有更為務實的目標。在北京,她是一名美術培訓老師,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幾年前,于琪一家人剛剛通過貸款、咬牙在北京買了房子。
“為什麼想落戶天津?我老家是山東的,這下明白了吧?”從“高考大省”走出去的于琪,不想讓孩子再重復自己所經歷的殘酷競爭。
她還透露,落戶天津的念頭已經醞釀很久,半個多月前還在聯繫仲介操辦,沒想到,5000塊錢定金剛付,政策就放開了。
澎湃新聞發現,不僅是于琪,在大量申請落戶的外地人中,高考優勢已是他們“投奔”天津的最大吸引力。歷年招考資訊顯示,長期以來,天津高考錄取率位列全國前三,一本錄取率更是連續多年超過20%,在各省份名列前茅。
並且,在投奔天津的大量申請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北漂一族”。
他們中間,不乏有人只想要一個天津戶口,卻未想好是否要放棄北京、轉向天津就業。以至於有人在網上戲言,工作在北京、住在燕郊、戶口在天津,這就是所謂“京津冀一體化”。
補丁
很顯然,天津不需要這這樣的“一體化”。
5月18日,天津人才落戶進入“白熱化”,申請人不斷增加,線上、線下審核進度緩慢。
上午10點半,和平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聯審窗口還沒發出當天第一張準遷證。工作人員反覆解釋,“你們急,我更急,網不行,能怎麼辦?”
等候催生了人們的焦慮。于琪不由在想,按照如此井噴式的申請量,落戶條件是否會有所收緊?
1個多小時後,在位於天津友誼北路的北方人才市場,工作人員告訴前來諮詢的人們,剛剛接到最新通知,在天津無工作、無名下住房的申請人,需要先領取調檔函,持調檔函回檔案所在地提檔並存放至北方人才市場,才可去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辦理準遷手續。
澎湃新聞注意到,有關存檔要求,在此次人才落戶實施辦法中原本就有所提及。當時的表述為——無就業單位的來津人才,在北方人才市場人才集體戶落戶並存檔。
新政發佈兩天后,天津對存檔與準遷辦理的先後順序作出規範。這一做法也被外界視為“打補丁”,一部分不能調檔的人首先被排除在外。
有申請人表示,其本人符合學歷型人才落戶要求。但由於自己在外地有較為穩定的工作,檔案已存單位所在地,涉及工齡、福利等因素,調檔至天津不太現實。
5月19日,天津市人社局發佈政策解讀,明確強調實施人才新政主要是吸引人才來天津創新創業。在外省市有工作單位的人員,不能按在津無工作單位申報落戶。
至於如何判定申請人在外省市是否有工作單位,天津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這項工作在審核層面有一定難度,目前主要靠申請人的誠信和自律。此外,有關部門也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弄虛作假騙取落戶資格人員進行追責。
事實證明,事中、事後監管正在加強。
5月20日起,北方人才市場開始要求落戶申請人在網路系統如實上報存檔資訊,“現工作單位”“工作經歷時間”“工作經歷單位”為必填項目。
與此同時,北方人才市場開具調檔函也增加一項溫馨提示,“個人存檔時,養老保險手冊、就失業證一併轉入,隨檔案一同轉出。”
一系列動作表明,天津對“只衝戶口來”的人是不歡迎的。
5月20日晚,天津市人社局再度發佈人才落戶實施辦法相關問題解答。
文中再次説明,“此輪人才落戶新政,目的在於支援有意來津真正參與我市各項事業發展,願意在津腳踏實地創新創業的人員,而不是借落戶之機,單純挂靠戶籍,或為子女獲得參加高考資格、買房炒房的各類其他人員。要合理界定引進的是否是我市真正所需的人員,確保杜絕‘戶口空挂’、‘暗度陳倉’等現象的發生,必須嚴格實行落檔才能落戶的規定。”
冷靜
喧囂過後,冷靜趨於回歸。
5月22日,天津人才新政頒布第七天,申請落戶的人依然絡繹不絕。而在一個天津人才引進的微信群中,關注此事的人們,頻繁提及“要謹慎”。
經過深思熟慮,李梅和丈夫決定放棄這次落戶申請,儘管小兩口已經有一個人幾天前拿到了準遷證。
“不折騰了,拿到準遷證也沒用,後面辦落戶還是要存檔。”對於這次“半途而廢”,李梅更多認為是自己頭腦發熱、考慮欠妥。
最近幾天,她和丈夫商量後達成共識,在北京再奮鬥幾年。如果今後天津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他們也會考慮過去工作,到那時落戶也不遲。
為了孩子,于琪還在繼續堅持申請。調檔函已被她寄回老家,現在就等存檔完成,再去辦理準遷。
落戶也意味著未來很大程度要把工作重心從北京轉移到天津,于琪對此表示接受。她告訴澎湃新聞,如果落戶成功,下一個目標就是買房。
天津有關政策規定,集體戶口人員子女不能隨遷。如果想讓孩子真正享受當地教育資源,就像遊戲打通關,買房只是完成其中一個步驟。
不過,隨著人才新政出臺,火爆的落戶需求正在點燃天津房地産市場。于琪為此憂心忡忡,“就怕房價漲太兇,現在只想著盡力買個小套。”
而據克而瑞房産資訊最新發佈的數據,2018年第18周-20周(4.30-5.20),天津新建商品住宅供應備案量約52.7萬㎡,其中第19週一周新增供應37萬㎡,創下小高峰;成交面積共約41.1萬㎡,呈逐漸上升之勢。
這一態勢也讓政府部門不容忽視。
據津雲客戶端5月21日發佈的消息,天津“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出臺後,受人才落戶新政影響,房地産市場受到關注。
天津市國土房管局對此表示,目前全市住房市場交易量、價穩定,房地産市場各項調控政策依然嚴格執行。天津市相關部門將繼續嚴格做好購房資格核查工作,在滿足天津市居民及新市民等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時,嚴格限制投機炒房,確保市場穩定發展。
作為城市的主人,天津市民對這場人才引進風暴顯得較為淡然。他們中間,有人對自己享有的教育、醫療、就業等資源或被“分蛋糕”稍加擔憂,更多人對“新鮮血液”的到來頗為期待。
“只要有人才來,從根本講,這個政策利大於弊。”5月17日,“海河英才”計劃發佈第二天,一位“體制內”天津人士這樣表示。
他坦言,先不論最後的執行效果如何,人才新政推出,至少給天津打了一次“廣告”,讓外界對這座“存在感”較弱的城市有所關注。
一天后,河東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一位現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反覆對拿到準遷證的年輕人善意叮囑,“落戶了,以後記得給天津做貢獻。”
5月20日,另一位天津本地商人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一句話,“歡迎人才真正落戶,而不只是落戶口。”
(應受訪者要求,李梅、于琪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