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驅散貿易戰硝煙 懲罰性關稅已被擱置
【環球網綜合報道】中美昨天淩晨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這被世界輿論普遍視為“兩國貿易戰停火”。為期兩天的中美經貿磋商當地時間18日在華盛頓結束,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此次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聯合聲明不到400字,但資訊量巨大,“美國之音”稱,雙方為此進行了“艱難談判”。“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內容吸引了多方注意,同樣被聚焦的是此前紛傳的美方要求中國將對美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的數字並未被提及。日本媒體稱,此次貿易磋商表明中美同時後退了一步。華盛頓磋商前,從美國艾奧瓦州的農民到澳大利亞的股市,整個世界都在等著看中美會不會為貿易衝突“止戰”。聯合聲明發表後,國際輿論場上出現變化:繪有美中國旗的兩個拳頭迎頭相撞的圖片瞬間失寵,中美高官握手、微笑的照片成為新的流行。
中美找到最大公約數
“美中談判達成共識,拒絕貿易戰。”20日,與全球許多主流媒體一樣,“德國之聲”把這一消息放在網站最醒目的位置。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美中已經放下關稅威脅,共同致力於一項更廣泛的協議。他對福克斯新聞網説,“我們正在擱置貿易戰,目前我們同意擱置加徵關稅,同時嘗試執行框架(協議)”。韓聯社評論稱,“G2貿易戰暫時偃旗息鼓”。
週末通常不做更新的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昨天迅速載文聚焦中美聯合聲明。文章寫道,聲明稱,雙方同意有必要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雙方表示,在兩天的“建設性磋商”以後,中國同意將“大量增加”從美國購買商品和服務,同意有必要“有意義地增加”美國對華農産品和能源出口。雙方表示,中國同意修訂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以解決美方的智慧財産權投訴,這些投訴促使特朗普最近威脅對數額高達1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雙方還承諾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尋求解決各自的關切。報道稱,週六發表的那份含糊的聲明並沒有提及電信公司中興通訊,也缺乏明確目標,這凸顯雙方的優先事項仍存在分歧。
“中美為避免出現全面貿易戰的最壞局面,通過尋找最大公約數達成此次聯合聲明。”韓國SBS電視臺20日報道稱,在拉鋸戰之後達成妥協,這讓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爆發貿易戰的憂慮暫時消除。世界顯然歡迎這樣的好消息。19日,安保資本首席經濟師奧利弗對澳大利亞媒體稱,美中關稅貿易問題一直讓市場憂心忡忡,兩國的積極聲明將使澳大利亞股市上揚。《南德意志報》則有些擔心,如果中國增加購買波音公司的飛機,空客公司的訂單會不會減少,如中國取消對美國水果、豬肉等農産品的關稅,歐洲、南美等地區可能不高興。
聯合聲明還包括: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如果美國忠實履行聲明,中企進入美國的環境或許會有所改善。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報道,經過一年多的談判,美國參眾兩院將推進一項旨在阻止中國敏感交易的重大法案,這加大了該法案在今年成為法律的可能性。
磋商後,白宮迅速對外公佈中國將增加購買美國産品與服務的消息。美國媒體大多反應謹慎。彭博社稱,“中國將增加購買美國産品,但問題是增加多少”,且聯合聲明也沒有提及美國的其他要求。美國“政治”網站稱,中國增加購買美國産品的承諾是“模糊的”,沒有具體數字。《紐約時報》認為,美國和中國都稱磋商“成功”,但把細節留在稍後。美國也有強硬派口吐怨言。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週六發表聲明稱,聯合聲明沒有提到中興,“如果特朗普在中興問題上投降,讓這家公司繼續存在,就是在向中國發出信號,我們是軟弱的談判者”。他還抱怨在保護美國智慧財産權方面缺乏具體措施。美國製造業聯盟主席斯科特聲稱,“有時候,更好的辦法是離開談判桌,對中國宣示決心。我們需要更多細節,對這次會談的方向我沒有感到鼓舞”。
聯合聲明之後
據路透社20日報道,美國將派遣一個團隊去中國,確定增加農産品和能源出口的細節,但沒有説明時間。此外,美國一名高級官員稱,中國正在考慮一個依靠大規模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的方案,其中包括一份讓一家美國企業在中國建設LNG接收和處理設備的合同。報道説,方案中還包括中國就智慧財産權保護作出新承諾。這名官員稱,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可能在年中訪美,其間兩國可能就此達成一致。
據《紐約時報》20日披露,磋商期間,美國是否應放寬對某些産品和技術的出口限製成為問題,比如半導體、電腦等。報道説,美方主導此次會談的財長姆努欽,已在推動放寬限制,以便阻止貿易戰發生,確保中國未來數年從美國購買額外的産品。不過,他的計劃遭到國防部官員反對,他們擔心這樣做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紐約時報》稱,五角大樓和財政部均未立刻對此作出回應。
增加從美國進口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英國《金融時報》20日載文分析稱,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産品”,這會對中國農業的某些領域以及這些領域的農民産生較大衝擊。比如,美國豬肉零售價格最低低至2.3至2.7元1斤,即便加上物流運輸費等,在中國的零售價差不多7至8元1斤。可是國內的豬肉平均價格至少要10多元1斤。此外,聯合聲明中表示“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智慧財産權方面,涉及具體經濟運作,恐怕也屬於受到較大衝擊的領域。
相互戰略理解?
“中美貿易戰不打了!誰是贏家?”緊盯大陸與美國貿易爭執的臺灣《天下》雜誌,20日引述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斯科特的觀點稱,聯合聲明“太模糊,不具有約束力”,關鍵是,美國是否決定放棄對智慧財産權有關的調查?“如果放棄,中國將取得重大勝利,如果不放棄,這只是在敵對狀態中短暫休兵。”
《紐約時報》上周曾這樣描述美中經濟關係:“我們這個時代是由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定義的。這一關係幫助中國數億人擺脫了貧困,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價格低廉的iPhone和其他設備,讓美國公司獲得了鉅額利潤,併為美國農民帶去了13億饑餓的消費者。”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科洛托夫20日對“今日俄羅斯”表示,最近中美關係惡化的原因在於,美國無法通過經濟手段來解決貿易失衡問題,因此訴諸施壓和威脅等手段。“歐亞未來”網站20日分析認為,“最好的戰爭就是雙方都一槍未發但此後都可以宣佈勝利的那種。這樣的雙贏局勢在美中貿易中顯露出來,當然只是當前,進一步的細節以後會浮現。”德國新聞電視臺認為,中國是贏家,因為中國不會減少對美出口,而轉型中的“內需經濟”也需要“美國製造”;美國也成贏家,可以促進對中國的出口;對全球經濟來説,阻止了貿易戰,也是一個好消息。
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裏揚 盧佩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硝煙瀰漫到重回相對平靜,中美再次顯示出了對兩國關係的管控能力以及戰略上的相對理解——都明白不可能讓對方完全低頭,完全滿足自己的要價。他認為,特朗普總能擺出一副舍得拼命的架勢,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都是如此,比如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伊核協議,用“火與怒”威脅朝鮮,誇耀核按鈕“更大”等,但這其實是一種生意人的精明,是一種談判戰術。
【環球時報駐美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蕭達 辛斌 青木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高穎 崔傑通王偉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