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軍民融合 開創新天地

2018-05-14 14:1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編者按:今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及第一批創新示範區建設名單。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扎紮實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軍民融合近年來為何備受關注?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現狀如何?軍民融合要實現深度發展,還需破除哪些障礙?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軍民融合相關主管部門、企業及地方。

  近年來,有關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政策接連出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為什麼新時代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龍紅山分析説,軍民融合發展,就是國家按照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緊密相關性,統一富國和強軍兩大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合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將有限的社會資源轉化為雙向互動的生産力和戰鬥力,做到一份投入、兩份收益。“核心要義是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進、互通共融、相互支撐;根本目的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現階段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既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謀求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必然選擇。”龍紅山表示,當前我國軍民融合還面臨思想認識跟不上、運作機制亟待完善、資源統籌共用不夠、政策制度相對滯後等突出矛盾和問題。他認為,惟有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才能更好地凝聚國家整體力量,形成中央、地方、軍隊、企業、社會各方協同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良性發展格局。

  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很多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掌握了一大批先進技術、人才和成果,其中許多都是國防科技工業迫切需要的。而國防科技工業多年積累的先進技術與成果,也已經應用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度’意味著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國防和軍隊建設可以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後勁,經濟建設也能從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援。”龍紅山説。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還是引領國家由大到強的長遠謀劃。”龍紅山表示,從國際上的先進經驗來看,軍民融合、軍民通用技術已成大勢所趨,我們要縮短與世界軍工強國的代差,並跑甚至領跑,必須學習先進模式,統籌配置軍民兩大體系資源,使經濟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實現效益最大化。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如何?

  龍紅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領域,積極吸納全社會優勢資源。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的企業中,民口企業佔到總數的2/3以上,其中優勢民營企業佔比接近一半;‘民參軍’企業承擔任務的領域和層次也不斷拓展,部分民營企業已經開始承擔總體和分系統任務,一些民營企業在微小型、無人系統和微奈米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軍工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取得新實效。據了解,目前軍工集團公司軍民品産值比例基本保持在3:7,其中軍工高技術産業在民品産值中的佔比逐步提升到50%以上,“四民”(民用航太、民用飛機、民用核能和高技術船舶)産業持續發展,衛星導航和遙感應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裝備、網路資訊安全、智慧城市等軍工高技術産業發展迅速,為國民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拿航太技術來説,不僅僅用於‘上天’,它早已走入人們生活,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建恒介紹,生活中,航太技術的應用已非常普遍。“舉個例子,人們坐火車時使用的藍色火車票,用的就是航太膠片技術研製而成的熱敏磁票紙;還有鋪設在海底解決世界難題的‘航太管’——雙金屬機械複合海管等。”據統計,我國1100多種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太技術的牽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太技術成果被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航太民用産值已佔據航太總産值的半壁江山。

  此外,在軍民科技協同創新上,成效已逐步顯現。“這突出體現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方面,像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高分專項、核高基等項目,都是集聚了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軍地優勢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龍紅山告訴記者,軍地各類主體協同創新的模式更加多樣,在海洋、網路、空天等事關國防安全的戰略新興領域,初步實現了軍民融合重點任務聯合攻關;在基礎科技領域,軍地各方聯合開展協同創新,在太赫茲、量子、鐳射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如何發力?

  儘管軍民融合近年來持續升溫,但專家表示,我國軍民融合尚處於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還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體制性障礙和政策性問題。

  “當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首要原因還是思想障礙和認識偏差,導致軍民融合工作‘深不下去,融不起來’。此外從政策法規到管理體制、運作機制還不夠健全,影響著軍民融合的品質效益。”龍紅山表示,軍民融合涉及軍地部門多,利益藩籬多,事權關係複雜,存在著條塊分割、軍民二元分離等體制性問題,在需求生成對接、軍民協同創新、規劃計劃銜接、資源共建共用等方面的運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尤其在政策法規層面,頂層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綜合性法規和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法律缺失,部分已有的政策法規也存在銜接不夠、局限性較大等問題。

  “民口單位尤其是民營企業,想承擔一些軍品任務太難了。”採訪中,一些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民參軍”的任務渠道還不暢通,民口企業很難了解到軍工企業的産品需求。有的即使有所了解,自己的技術也是軍工企業迫切需要的,又面臨準入難、辦證難、週期長等問題。

  龍紅山對此表示認同。“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軍工單位也很難了解到社會上的民口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雙方的資訊互通機制還沒有在軍民之間有效建立起來。”他同時表示,國防科工局已與軍方協商達成一致,將進一步完善軍品市場準入相關制度。“民營企業反映的重復認證、重復審查的問題,要通過軍民融合的機制來解決。今後還將積極搭建軍地需求對接平臺,著力打造軍民融合示範工程,這些措施實現以後,會大幅提高‘民參軍’的效率。”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群力表示:“在當前形勢和環境下,要探索軍民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模式創新,破解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加快推進經濟社會整體的結構性調整。當前,軍隊作為國防力量的主體,是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的需求側,也正在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軍民融合只有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深入、完善、可持續、取得實效。”

  龍紅山認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內涵要求,“全要素”是指實現資訊、技術、人才、資本、設施、服務等各類要素在兩大體系之間的共用共用和滲透相容;“多領域”是指實現武器裝備科研生産、經濟佈局、基礎設施、人才、動員、維修保障以及陸、海、空、天、電等多領域的融合;“高效益”是指要實現經濟建設的國防效益最大化和國防建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而實現富國強軍的統一。“未來就是要以此為目標,強化大局意識、改革創新、戰略規劃和法制保障,形成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將軍民融合推向深入。”

  此外,業界普遍認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首先要注重發揮國家主導作用,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動各項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重要領域的專項規劃;其次要注重市場運作,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應擴大競爭性採購比重、大量引入民口的成熟技術、鼓勵採用民用標準、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等。三是注重法制保障,構建軍民融合法規體系,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建立完善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專家還建議,要加強溝通協調,避免各部門政策間存在重復或交叉問題;建立政策運作的反饋、評估機制,定期開展針對政策執行實施效果的第三方評估工作;重點完善準入和退出、財稅金融、産業引導、國防智慧財産權轉化應用等方面的相關政策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4日 10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