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生奇跡見證“中國力量”

2018-05-12 11:0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這10年,巴蜀大地奮力書寫著重建家園的新篇章。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四川區劃內39個國定重災縣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的3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

  災難是對國家力量的考驗。10年滄桑巨變,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發展振興的奇跡,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現,是解讀社會主義中國力量的重要視角。

  這種力量,來源於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我們黨成立97年來,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懈奮鬥,鑄造了舉國攜手、風雨同舟的堅定信念。從汶川到玉樹、從蘆山到九寨溝,在一次次艱巨繁重的恢復重建任務面前,我們黨體現出卓越領導力,各級黨委注重整體謀劃、科學統籌,集中精力抓好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實現了從搶險救援、過渡安置到恢復重建、發展振興的一個個奇跡。實踐再次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和頂梁柱。

  這種力量,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災難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在動員一切力量搶救生命、安置受災群眾的同時,果斷作出“建立對口支援機制,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的重大決策。兩年後,“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目標如期實現;10年後,災區舊貌換新顏,實現跨越發展。在極短時間內和極重壓力下,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快速集結、有效配置,形成靈活高效的執行體系、全國“一盤棋”的統一行動,這是只有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完成的壯舉。穿行在今日四川,永昌鎮、江蘇小區、天津小區、京安小區……一個個地名背後,彰顯的正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能力,協同整合、握指成拳的制度優勢。

  這種力量,來源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救災就是救民,重建必須為民。從抗震救災、過渡安置、恢復重建到脫貧攻堅、發展振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災後重建發展的每一步每一個方面,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把黨和人民緊緊聯結在一起。10年來,民生問題最受關注,民生建設投入最多,民生項目進展最快,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定不移謀劃發展思路,全面實現經濟重振、社會重整、文化重生。如今,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化的是醫院,服務保障設施的大幅改善和社會管理水準的大幅提升,不斷刷新著災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10年眾志成城,汶川奇跡為解答災後重建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案。災後重建不只是簡單的恢復重建,還要有效平衡當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關係,以科學的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建治並舉;不只是滿足群眾基本的生存條件和物質需求,還要有效平衡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關係,撫平群眾的心靈創傷,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從基本恢復、發展振興到全面小康,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災後恢復重建發展朝著既定目標穩步推進,與時俱進的汶川精神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我們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驚嘆的“汶川答卷”。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從汶川出發,我們所抵達的目標、在傷痛中收穫的成長,彰顯了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這種力量必將繼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肩負起新時代的重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