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克思主義何以能推動中國發展進步

2018-05-09 00:00: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和《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這個判斷完全符合中國近現代發展的歷史邏輯,也與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邏輯相一致。

  馬克思主義契合了中國近現代救亡與啟蒙雙重變奏的歷史進程

  中國近現代史雄辯證明,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提升了中國文化水準,推動了中國社會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復興進程。自近代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失去文化自信之後,中國先進分子曾進行過許多嘗試,結果都失敗了。唯有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並成為中國社會和文化進行自我改造和現代性轉換的思想武器之後,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發展才取得了真實的進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在中國這個有著自己古老文明和傳統的東方大國,這個進程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這就是説,中國要在走出自己長期浸染且習慣了的特殊的“封建主義”模式的同時,還要維護民族的獨立和尊嚴。有人説,在中國救亡壓倒了啟蒙。實際上,在中國不是救亡壓倒了啟蒙,反而是啟蒙與救亡歷史地內在地聯繫在一起了。中國人民是通過啟蒙而救亡,通過救亡而得到啟蒙;啟蒙喚醒了救亡,而救亡推動了啟蒙。例如,五四運動緣起于救亡,但它恰恰是最典型的啟蒙進程。顯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力,就在於它內在地吻合了中國社會通過救亡而啟蒙與通過啟蒙而救亡的雙重變奏。馬克思主義産生於資本主義得到發展的西歐,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反思與批判。但馬克思主義是在承認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基礎上,從歷史發展規律和社會進步角度去批判資本主義的。這恰恰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理論體系:一方面能夠引導中國走出自然經濟體系,另一方面可以用之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面前尋求民族獨立、精神自主。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産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就在於它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這種武器不僅推動了中國人民的思想啟蒙,而且鼓勵中國人民進行改變自己命運的社會革命。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無情批判,可以讓中國人民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又在資本主義支配和帝國主義的強力面前保持獨立和對抗的姿態。有了對資本主義進行反思和批判的馬克思主義,中國人就可以一邊向西方先進文明學習,一邊抵抗不斷試圖侵略和控制中國的西方。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且在實際鬥爭中學會了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中國尋求出路的時候,歐美的許多資産階級的理論體系也曾傳播到中國,而且還得到了當時當權者的欣賞和有選擇的推廣,但卻都無法成為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內在思想力量。這是因為,一方面,資産階級理論或思想體系本身是按照資本的邏輯,要求東方或非西方的社會變成西方資本可以自由推進的場所,這種結果必然讓中國長期保持作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邊緣或附屬部分;另一方面,西方的各種理論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不能在中國産生深刻的社會效應,這在於它們都是為個人權利辯護,能夠進行所謂的“自我”啟蒙,卻無法滿足中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要求,無法成為民族救亡的動員力量。中國人民在苦難的現實面前清楚地知道,沒有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就不可能有個人的自由與權利。

  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中國找到了經濟全球化時代成功發展自己的道路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還要站得穩,站得穩就需要健康的肌體。唯有生産力發展水準高,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國家,才能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這就是説,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還需要社會發展、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經濟落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不發達也不是社會主義。新中國是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國家的廢墟上誕生的,生産力落後和經濟不發達是其短板。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儘管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如果經濟長期落後於其他國家,那不僅有“落後就要挨打”的現實危險,甚至有重新失去民族自主和國家獨立的可能。要讓中國人民站得穩,還需要中國富起來。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要發展就不可能脫離世界,也不可能脫離當下資本與市場的邏輯。我們必須從既定的國際秩序出發,否則就只能閉關自守。鄧小平同志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活的靈魂,以戰略家的眼光審時度勢,以非凡的勇氣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性地把市場經濟與人民脫離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結合在了一起。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中國就可以在美國霸權和西方主導的後冷戰時期,一方面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相對領先的管理經驗,學習它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另一方面也保持自身在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上的獨立性。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繳械投降”,也沒有搞“休克療法”,使社會主義找到了更合適的路徑,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中國奇跡。

  另外,改革開放肇始於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其本身就是中國思想解放進程的繼續。中國救亡的任務已經實現,但思想解放的任務仍然需要繼續下去。中國既需要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走向現代化,也需要進一步揚棄千百年來滲透于我們思想深處的封建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扮演了這個角色。我們不僅在發展經濟中真正理解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人的主體性力量得到了張揚;市場主體的利益訴求也讓中國人逐漸理解了個人權利的重要性,認識到協調不同個人之間權利的法治體系的必要性。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市場和利益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不僅在歐美形形色色思潮引導下全盤西化思想沉渣泛起,各種形式的虛無主義衝擊著社會主義的原則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許多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被強勢西方文化所裹挾,不是失去了自己經濟的獨立性,就是喪失了自己文化的自主性。但是,中國由於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能夠在充分吸取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的同時,抵禦形形色色思潮和種種虛無主義的衝擊。中國不僅沒有被西方文化所淹沒,反而迎來了民族文化復興的前景,文化自信心不斷增強。這一方面有賴於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文化傳統的魂魄。環顧全球,我們就可以明白,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家不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附庸,就是出現極端主義的對抗。恰恰是馬克思主義賦予中華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還將引領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實現這個飛躍仍然要進行許多艱苦卓絕的鬥爭。我們已經從落後的農業國走入工業大國行列,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相對封閉走向擁抱經濟全球化;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但我們必須牢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困難,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困難,克服發展起來的困難要付出更多的艱辛;不發展有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發展有矛盾,發展起來的矛盾更複雜,解決發展起來的矛盾要有更加系統的解決方案。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是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的中國共産黨人、中國人民的自信。譬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不是回到儒釋道思想體系,而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文化自信。在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實踐體現和時代體現,而馬克思主義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表達和理想追求。馬克思主義促成了中國的現實發展,中國的發展也確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中國要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激活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才能用來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在新時代,我們必須更好地聆聽時代聲音,進一步彰顯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武器的馬克思主義的魅力,讓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韓震,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麗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