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頌中華:三峽漁鼓調,傳誦長江沿岸的文化歌謠!
長江雲4月26日報道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昌,深入長江沿岸考察。當天下午,在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衝村便民服務室,他饒有興致地聽了幾位村幹部唱起當地的漁鼓調。(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三峽漁鼓是流行于宜昌三峽區域的民間説唱藝術,是一種廣泛流傳于湖北江漢平原的藝術樣式。長江流域的漁鼓文化有何“味道”,讓我們一起來探秘!
▲ 圖為漁鼓
漁鼓調的“前世今生”
記者從湖北省文化廳了解到,清朝末年,隨著宜昌開埠通商,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宜昌,沔陽(今仙桃)一帶的漁鼓藝人手捧漁鼓、雲板在宜昌的碼頭、茶館演唱,深受百姓喜愛,直到民國初年完成本地化改造,成為一種地方特色。
百餘年來,宜昌的夷陵、西陵、伍家崗、枝江、宜都、秭歸相繼涌現出了一批漁鼓民間藝人。現存活躍的隊伍分佈在枝江問安鎮、百里洲鎮,宜都松木坪鎮,夷陵區太平溪鎮。
▲圖為漁鼓演出資料圖
漁鼓可獨立説唱,也可二人配合,表演不受場地和觀眾的限制,抱起“傢業”就可以唱起來。宜昌各地漁鼓藝人表演中融入當地的民歌小調,語言通俗詼諧,唱腔親切生動,傳統唱段內容以歷史故事為主,以故事為題材,根據不同的演出場合和現場情形,即興説唱。
每逢節慶和百姓紅白喜事,藝人表演助興,送上美好祝福。在各個時代漁鼓藝人結合現實編演切合時代特色的主題內容,抗戰救國、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都能用群眾耳熟能詳的曲調和生動詼諧的方言土語,説唱宣傳,寓教于樂,深受民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