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加強高等教育思想文化建設的精神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一重要論述,是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些年來,“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等問題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設工作中時有出現,從而導致有些青年學生存在國家觀念淡漠、集體觀念薄弱,不講對錯,不問是非的問題。長此以往,就會影響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削弱黨的領導。因此,建設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及學術和話語體系成為了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工作,而這其中,堅持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引領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國共産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就在於看到了偉大精神力量對於我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意義。
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汲取中華文化滋養將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賦予中華文化更廣泛的人民性、更鮮明的時代性,能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中華文化偉大復興。因此,我們既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發展馬克思主義。要做到把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要做到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要做到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初心就是培養人才,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要堅持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貫穿到人才培養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大黨建”“大思政”整體戰略格局。通過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廣大學子的精氣神。只有廣大教師用好課堂講壇、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合格接班人。通過每一位優秀青年的凝聚力、引領力、感召力,必將匯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