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看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做好利國利民大文章

2018-04-01 09:5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大刀闊斧,卻是落地有聲!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標誌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3月28日,2018兩會之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

  改革的初心在於人民,動力來自人民。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國改革開放40年,每個中國人生活的改善,都映照著改革的一個側面。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史,亦是一部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史。

  從1982年“幹部隊伍年輕化”,到1988年首提“轉變政府職能”;從1993年“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行政管理體制”,到2008年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整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探索大部門制。黨政機構完成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能轉身,也為普通個體經濟搭建起多元發展的舞臺,築牢生活保障的根基。

  2013年,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曾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評論:從吃飽到吃好,監管機構的變革恰與老百姓生活所需完美相遇。這樣的“邂逅”並非巧合,乃是機構改革為民解憂的題中之義。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我們的機構改革又面臨新任務新挑戰——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如何加強監管,為個人投資保駕護航?自然資源分散而脆弱,如何實現統一協調保護,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以機構改革打通體制機制的“任督二脈”,許多民生問題或將迎刃而解。

  根據此前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此次改革既涉及行政體制改革,也涉及政治體制改革,且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融合交叉。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機構、群團、事業單位等一個都不能少,改革全方位,“力度空前”。

  今年兩會期間,“最多跑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方案》看,這次機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從“行業管理”轉向“功能管理”。

  比如,將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的職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

  國家監察委員會就是中國特色的反腐敗工作機構。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張業遂説,通過制定監察法,實施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對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構建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再比如,通過對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的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建部的城鄉規劃職責、水利部的水資源、農業部的草資源、海洋局、國家測繪局的職能重新整合,成立新的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職能橫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水利部,農業部,打破現存條塊分割和部門利益。

  類似這樣的調整,確保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可以讓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管更加有力、運作更加高效。只有打破基層治理中的條條分割,整合多部門資源,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才能從口號變成現實,賦予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從這個意義上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就不僅能提升國家治理水準、解決百姓身邊事,更是一場對接人民對高效治理期待的體制機制供給側改革,影響極其深遠。

  “希望通過這次機構改革,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把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力充分調動起來”“提高服務水準,加快推進部門政務資訊聯通共用,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我們舉雙手贊成”……

  走進新時代,改革不止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接力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聚焦的是制度層面的宏觀問題,但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老百姓的所感所得。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這場承載著中華兒女中國夢的改革詩篇,必將在歷史的星空下璀璨閃耀。(文/李珊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