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西方越制裁普京得票越多,為什麼

2018-03-20 09:4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普京以超過76%的高得票率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這個得票率比2012年那一次高了13個百分點,而且這一次俄總統選舉的投票率也比上一次高。這一投票結果充分顯示了普京在俄羅斯社會受到的擁護和愛戴程度。

  過去6年是冷戰後俄與西方衝突最激烈,西方對俄實施嚴厲制裁的一段時期,同樣是這段時間,油價在低谷徘徊,俄羅斯經濟面臨雙重打擊,加上國防負擔加重,政府可以投入改善民生的資金並不多。按照西方的政治邏輯,普京即使不下臺,他受到的支援也會下降。

  但是選舉展示的俄羅斯民意正相反。看來俄羅斯公眾普遍將國家這幾年的困難歸咎於了西方的打壓和制裁,同時堅信普京是保衛他們利益的人,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的處境會更糟糕。

  西方應當反思,他們的確不是與普京一個人在作對,而是同整個俄羅斯民族作對。而那個民族戰勝過拿破侖和希特勒,他們誰都不怕。此外,愛國主義和大國的自尊是俄民眾的普遍情懷,當西方壓力懟上的是這些情懷時,西方無論使出多大力氣,都沒有用。

  俄羅斯是戰略上受到西方戲耍的前車之鑒。俄曾經認真朝著融入西方努力,併為此付出了丟棄蘇聯的代價。但到頭來他們發現自己熱臉貼了西方的冷屁股,在政治上可謂傷透了心。北約東擴被俄羅斯人廣泛看成西方在蘇聯解體後對俄羅斯的背信棄義,而莫斯科今天的報復手段有限,俄社會對國家重新崛起充滿了渴望。

  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之後,俄改善同美國關係的願望再次受挫。就在本次大選之前,英國在俄前特工被下毒案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向俄發最後通牒,這近乎是對莫斯科的羞辱。由這些事件引出的憤怒,俄羅斯人最後都轉化成了對普京連任總統的支援。

  西方對俄制裁在政治上已經失敗了,因為它的結果是進一步促成了俄羅斯社會的團結。制裁在經濟上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俄羅斯2017年出現經濟正增長,標誌著那個國家對西方制裁的適應性已經形成,俄羅斯在向上走。俄羅斯的資源非常豐富,高水準的知識分子很多,它在蘇聯時期單獨創造了大量高技術突破,它不是一個能被“困死”的國家。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尤其確保了西方只能在一個方向對俄建起一堵墻,而不可能對俄建起監獄般的圍墻,或者把它變成孤島。中俄的高度戰略協作會讓對這兩國中任何一個搞戰略圍堵都最終落空,成為虛張聲勢的自娛自樂。

  美國和北約在東歐地區表現出的戰略貪婪,西方圍繞一些顏色革命的自私和不負責任給諸多國家留下深刻印象,也觸發了越來越強烈的政治警惕。由於地緣原因,俄羅斯長期處在經受西方衝擊波的前列,它能站得多穩有很強的標誌意義,也是西方到底有多強大最有分量的試金石。

  俄羅斯保持強大,全球戰略平衡就多一個關鍵支點。西方輿論現在就開始熱衷談論俄將如何向“後普京時代”過渡,它們還是沒搞明白俄羅斯,以為普京的出現只是一個偶然。其實普京是俄羅斯國家利益的産物,他贏得更多支援是國家利益受到俄民眾更多支援和擁護的結果。6年以後無論普京在何處,這一點是變不了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