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願為家鄉致富自掏腰包的人大代表

2018-03-17 10:0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編者按】

  兩會進行時,建言獻策,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大到國家規劃、小到柴米油鹽,各方建言紛至遝來。我們採訪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兩會聲音!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

  我是裴春亮,

  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

  十幾歲時父母早逝,

  我在父老鄉親的幫助和提攜下,

  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成長起來。

  年輕時,我離鄉創業,白手起家,

  修電器、學理髮、開飯館,

  涉足餐飲、機械鑄造等多個領域,

  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2005年,

  裴寨村村委會換屆選舉,

  鄉親們呼籲,

  “讓裴春亮帶著大夥兒富起來!”

  養育之恩,不可忘。

  我當即做出決定:“回農村!”

  今年,我第三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我每次都把鄉親們的心聲帶進人民大會堂,

  把中央精神帶回田間地頭。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裴春亮(左)在了解蔬菜生産情況。本人供圖

  裴寨村,位於太行山脈丘陵地帶,

  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家家住土坯房。

  缺水,是村裏祖祖輩輩面臨的難題。

  2005年,我當村主任的第一年,

  為響應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召,

  我個人出資3000萬改善村民住房,

  為每家每戶蓋起了二層小樓;

  投資5000多萬打井、修水庫。

  2008年,

  是裴寨村“巨變”的一年。

  村裏提水灌溉工程完工,

  一百多公里外太行山石門水庫的水,

  被引到了田間地頭,

  實現了自流灌溉。

  裴寨村徹底告別了“望天收”的光景,

  鄉親們也歡天喜地搬進了新樓房。

  裴寨社區新面貌。本人供圖

  那年除夕夜,

  鄉親們不約而同地,

  把自家剛出鍋的第一碗餃子,

  端給我品嘗。

  我落淚了,

  深深懂得大家敬的不是我個人,

  是為人民服務的共産黨人!

  從此以後,

  每年除夕夜的“百家餃子宴”

  成為“村俗”,

  也成為村幹部繼續前行的“催徵飯”。

  2013年底裴寨攔洪蓄水水庫建成蓄水,

  徹底解決了村子及周邊4萬人、

  2萬畝耕地的缺水難題,

  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

  乾涸了千百年的山鄉,

  首次出現了“平湖美景”。

  水庫建成蓄水,裴寨村首次出現“平湖美景”。本人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

  為讓村裏經濟與生態平衡發展

  我和村民一起商討建設方案。

  目前,村裏共建溫室750余個,

  有1250多名村民從事高效農業種植,

  每畝土地收益從2萬增加到6萬多元。

  鄉村振興不能等、不能靠,要主動作為!

  在我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從三個“新”做起:

  第一,需要新作為。鄉村黨員幹部率先垂范,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農村土地,積極探索新時代振興鄉村的新引擎和新動能。

  第二,需要新技術。加大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要學會使用種植新技術、智慧物流交通新技術。通過實施科研院校對接農村、農業,傳授更多的農業新技術,打通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最後一公里”。

  第三,需要新人才。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大量的青年農民返鄉創業,積極投身到新時代農村建設中來。

  裴春亮幫扶鮮花種植戶。本人供圖

  梳理裴寨村“生態經濟共發展”的經驗,我建議:

  鼓勵鄉村發展旅遊業,實現旅遊、農業、文化有機結合,推動一、二、三産深度融合的新業態,做到生産、生活、生態同步改善,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好自然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産業鏈條長、就業崗位多、輻射帶動大且符合農村發展的産業,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村民的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

  我要帶領鄉親們擼起袖子加油幹,

  以“鄉土、綠色、人文”為主基調,

  做大做強“網際網路+農業”、

  “旅遊+文化”富民産業,

  使裴寨村紅色鄉村旅遊再上一個新臺階。

  將裴寨村打造成豫北太行山區

  別具特色的創業精神紅色旅遊勝地,

  帶動周邊更多鄉村依託裴寨這個平臺增收致富。

  (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