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宇學: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2018-03-08 16:15:00
來源:紫光閣網
字號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也掀開了關乎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達80萬億元,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30%。與此同時,我們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13.1萬公里世界第一,高鐵里程2.2萬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軌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光纜線路3041萬公里世界第一,世界前10斜拉橋中國佔7座,世界前10懸索橋中國佔6座,港口吞吐量世界前10中國7席。這些成就令世界矚目。

  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品質大幅提升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一是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從要素結構看,由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轉變為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二是從需求結構看,由主要依靠投資需求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三是從供給結構看,在農業不斷轉型升級發展的同時,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轉變為主要依靠服務業發展來促進經濟增長。

  二是經濟發展品質大幅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過剩行業加快市場出清,傳統産業加速改造提升,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高到了6%以上,利潤增速高達20%以上。“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穩步推進了鋼鐵去産能和煤炭去産能。截至2017年9月末,去落後鋼鐵産能已經超過1.1億萬噸,去落後煤炭産能超過了4億噸,還同步解決了110多萬人的再就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升溫,新增市場主體方興未艾,包含新技術、新業態、新産業、新商業模式在內的“四新”經濟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電子商務、線上醫療、共用單車等“網際網路+”新動能加快集聚擴散,規模比重明顯提高。“寬頻中國”戰略深人推進,網路購物快速增長。2016年,網際網路上網人數7.31億人,比2012年增長29.7%。2015—2016年,實物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28.6%,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18.1個百分點。2017年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8%。

  二、創新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一是體制機制創新成效顯著。多項改革舉措正在深入實施。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及6個專項小組成立,提高了改革的決策效率,解決了長期困擾改革的政出多門、部門扯皮、互相掣肘的問題;負面清單、後置審批以及便捷工商登記等一系列便利措施的推出為市場資源的流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創新創業風起雲湧,涌現出了一大批年輕的極客、創客乃至企業家。網際網路深入融合於經濟社會發展,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模式廣泛滲透。按照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我國已經躋身世界創新25強。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2016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8件,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總和。科技與經濟融合加快,2016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56.2%,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5%和10.8%,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4.8個百分點,創新發展成效顯著。

  二是基礎研究不斷加強,為創新發展提供原動力。基礎研究是創新之源,是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基礎研究領域每次取得的重大進步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近5年來,我國投入基礎研究的經費年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2016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的佔比達到了5.1%。當前我國國際論文發表數量穩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次數升至第三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中微子振蕩、幹細胞等取得重大突破,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成功升空。國家在重大領域正在組建一批綜合性的國家實驗室,將進一步優化國家科研基地佈局,加強基地和平臺建設,提高基礎研究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三是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凸顯。當前我國研發投入的77%左右是企業投入的,人才不斷向企業集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但地位仍不夠牢固,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政策措施正在落實,生産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倒逼企業創新反映稀缺性和環境影響的資源價格機制和稅收體系正在形成;努力消除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的公平的市場準入規則正在落實,開放統一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以研發投入稅前抵扣為代表的普惠性的創新支援政策體系,為各類創新主體注入了催化劑;將創新投入和創新效益納入了考核體系的國有企業業績考核體系以及容錯機制的構建,極大地加快了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步伐;完善産權保護制度和依法保護産權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力和積極性,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驅動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四是創新人才潛能不斷釋放。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調動人才創新和創業的積極性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習近平同志強調,“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各地紛紛著眼本地實際出臺了落實細則,推行“對教學科研人員出國訪問經費單獨統計”、“國有企業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發生的人才專項投入視為當期利潤”“把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等等,最大限度地釋放人才潛能。

  三、更加注重協調發展,發展的整體性正在增強

  一是新型城鎮化驅動著經濟內生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全面提速,截至2016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3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也達到了41.2%。到2020年,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縮小2個百分點;1億農業轉移人口將在城市落戶。打破了城鄉勞動力的分割配置,促進了農業轉移勞動力大規模向城鎮製造業和服務業轉移,初步形成了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如各大城市相繼降低戶籍門檻。京滬深等超大、特大城市,以回歸居民管理的居住證代替流動人口管理的暫住證,並以積分制、排隊制,建立起常住居民努力工作、貢獻城市、融入城市、分享紅利的機制。

  二是“四大板塊”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實施進展順利,區域發展新動能新亮點不斷涌現。近年來,我國不斷打破地區封鎖和壟斷,破除限制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促進生産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基本形成了有利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市場環境。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率差距縮小,困難地區經濟惡化局面得到遏制,東北地區工業增加值已實現轉降為升,投資降幅大幅收窄。四大板塊經濟聯動性互動性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更趨協調。“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的實施,正在培育著新的增長極和區域發展新格局。在京津冀一體化框架下,北京積極疏導非首都功能,推動了“通州副中心-燕郊”“北京-雄安新區”的統一規劃和功能重新佈局。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長江經濟帶建設,實施了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和修復水生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四、綠色發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一是節能減排成效顯著。2016年,單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主要污染物減排效果顯著。同時,我國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城市空氣狀況趨於好轉。我國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曾一度高達93.8%,粗放的生産利用方式嚴重威脅著環境。我國正在用更多的低碳改造方式,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現已成為世界節能和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國。2016年,水電、風電、核電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所佔比重達19.7%。工業領域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準持續提升,綠色製造産業保持較快發展,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47%,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資源高效迴圈利用取得成效,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不斷增加,2016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到了17.7億噸,回收總值約6000億元。

  二是綠色製造水準大幅提高。綠色製造理念逐漸普及,綠色製造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中國製造2025》把綠色發展作為基本方針,同時把“綠色製造工程”作為五大工程之一,構建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我國工業80%左右是傳統行業,綠色改造升級的空間巨大。近年來,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各地方都在不斷制定落實方案、配套政策,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新機制。很多地區都給予綠色製造財政專項支援。各地都結合本地區産業基礎和特點,提出了發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重點方向、領域和路徑。企業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明顯提升,在繼續加強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強調全面推進綠色製造,更加綜合考慮産品生産製造的全生命週期影響,節能、節水、減排等資源環境績效明顯。綠色製造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批工業綠色轉型核心關鍵技術裝備取得了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一條筒子紗智慧染色線在山東投入使用,它能將每噸紗的用水量從過去的130噸壓減到80噸。201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了23.9%。

  三是綠色消費模式不斷得到推廣。2013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迴圈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就把推廣綠色消費模式作為發展迴圈經濟的一項重要任務,圍繞遏制當前社會上存在奢侈消費、過度消費乃至浪費,提出了一些明確的、根本性的措施。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著力培育綠色消費理念、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推進公共機構帶頭綠色消費、大力推動企業增加綠色産品和服務供給、深入開展全社會反對浪費行動等5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系、健全標識認證體系、完善經濟政策、加強金融扶持等5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五、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國家繁榮

  一是促進開放發展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公平營商環境不斷完善。習近平特別強調,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向更高形態發展,跟上全球科技進步步伐,都需要繼續利用好外資。他還特別要求要採取有力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2017年年初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就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2017年8月,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首先,將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方面的限制。將會把在自貿試驗區裏面試行過的負面清單推行到全國,而且特別列出了12個重點領域,提出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其次,將在稅收方面採取一些新的支援措施。第三,要求地方政府嚴格兌現對外資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第四,對完善外資法律體系、深化外資領域“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工作做了部署。

  二是進出口貿易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雙向投資達到新水準。進出口貿易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外需內需聯動,出口連續下降局面得到扭轉。雙向投資達到新水準,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一是貨物貿易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2016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3萬億元,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繼續位居世界前列。二是服務貿易加快發展。2016年,服務進出口總額8044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70.9%,年均增長14.3%,穩居世界第二位。三是雙向投資快速發展。2013-2016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4894億美元,年均增長3.1%,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915億美元,年均增長21.6%。

  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紮實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深入人心。我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為世界的共同發展與普遍繁榮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4.0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實踐,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截至2016年底,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合作區56家,累計投資186億美元。一批重大工程和國際産能合作項目落地,高鐵、核電“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陳宇學)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