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奮鬥,帶給世界的精神財富(鐘聲)

2018-03-07 10:2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中國作為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創造偉大和永恒的方式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將給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帶來寶貴精神財富

  中共十九大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凝聚起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磅薄之力。世界關注中國,期待從中國人民幹事創業的滿腔熱情中,探尋這個東方大國發展的精神密碼。

  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一名學者撰文稱,鋻於中國取得了人類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考慮——中國的復興模式是否會帶來精神發展?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問:中國的巨大發展成就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精神底色上?答案不止一個,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

  1949年秋天起,中國闖過一窮二白的荒漠“站起來”,1978年秋天再出發,中國穿過歷史的三峽“富起來”,最大的倚仗不是別的,就是奮鬥不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中國的偉大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鬥創造的。”如今“中國號”巨輪駛入新的水域,面臨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歷史飛躍,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在發揚埋頭苦幹的精神——“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再次強調接力奮鬥在中國當前歷史方位的重要意義,也指出了新時代所需要的一種精神氣質。

  新時代的奮鬥,是為了讓中國和中華民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是為這一代人創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改革開放40年,中國“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這不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還為個人的奮鬥搭起更大的舞臺。

  中共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人民的奮鬥不再停留在勤勞革命的層面,而是體現出更多再創新再創業的氣質。在數字化等諸多領域,中國製造和設計的創意發明,正在塑造全世界的進步。有國外媒體評價説,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一樣,中國當下享譽世界的“新四大發明”也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中國製造和設計、豐富日常生活、推動全球進步。邁開創新的腳步飛奔起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奮鬥足音令世界驚嘆不已。

  政治學家曾論述大國的歷史使命,認為它們註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恒,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中國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創造偉大和永恒的方式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英國康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因此指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這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闢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用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國現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走過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一筆世界性的精神財富,鼓舞了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為實現自身的現代化而奮鬥。曾經21年擔任衣索比亞領導人的梅萊斯生前經常表示,希望本國可以效倣中國的經濟戰略。他的繼任者海爾馬利亞姆甚至更加充滿激情,謀求建設一個東亞模式的發展型國家。如今,這個有近1億人口的非洲大國在借鑒中國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正行駛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上。

  著名經濟學家科斯有句名言: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事業的中國人民,以不息的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為世界共同發展繁榮作出貢獻。新時代中國偉績閃耀的精神光芒,匯入人類文明的燦爛星河。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