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為什麼重視家風

2018-02-22 22:1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每到春節,很多人家門口都會張貼這副對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浸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血脈,也深刻烙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重教為根 家風好則個人強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和網際網路,發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7年的最後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如往年一樣發表了新年賀詞。與習近平一同出鏡的還有書架上錯落有致的十余張精美的照片,定格了一幕幕溫暖瞬間。習近平每年新年賀詞的畫面中,有四張照片一直存在,分別是習近平同母親、夫人、女兒及全家的合影。

  這四張照片,是習近平家庭的縮影,也表明瞭家庭在他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在習近平看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正是這個課堂,塑造了習近平的家國情懷,也成為他治國理政的理念源泉。

  勤儉是習家一脈相承的作風。習近平的母親齊心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的兩個兒子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花紅布鞋,就是在仲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成了我們的家風。”習近平2003年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談到,兒時穿著的衣服,不但補丁摞補丁,而且多是兄弟姐妹輾轉相傳下來的。儘管聲明過“絕對不幹”,但他也不得不穿姐姐的“花衣服、花鞋子”。

  2012年12月底,剛剛當選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前往河北阜平縣調研考察。考察期間,習近平住的房間雖然是個套間,但面積也不過就是16平米大小。他表示,小房子優越性很大,走兩步上廁所、打電話都很方便。習近平不僅住的不講究,吃的也很簡單。“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展出了習近平在阜平吃飯的功能表,四菜一湯,沒有酒水。

  “我是農民的兒子。”這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在家中經常説的一句話,儘管他曾經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但他經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鼓勵子女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父親的影響下,習近平早年在正定縣任職期間,跑遍了正定縣所有村莊;到寧德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在浙江則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

  習近平曾經回憶:“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説,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説,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勤儉節約、務實親民、心懷家國。清正和睦的家風對習近平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他“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了價值觀的底色,讓他在成為一國領袖後,始終帶著良好家風賦予自己的濃濃家國情懷。

  廉潔為要 家風嚴則政風清

  2012年12月,新華社刊發特稿,披露了習近平的家庭生活細節。習家有著從嚴教子的清白家風。

  習仲勳認為,作為黨的高級幹部,端正黨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屬做起。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習近平秉承家風,對家人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自擔任領導幹部以來,每到一處,他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

  有調查發現,80%的官員腐敗案都與家庭成員有著密切關係,並且貪官大多都有互為影響的不良家風。習近平對這些社會弊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他直指要害:不少領導幹部“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圖片來源:新華社)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習近平曾痛心地説:“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在他看來,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以黨內紀律規矩的方式,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範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幹部之家該有怎樣的家風?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堅決不搞特殊化,堅決不搞特權”;“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清清爽爽、義無反顧地去當官”。

  重教為根、廉潔為本。習近平的家庭觀是一面鏡子,為黨員幹部崇德修身、建設良好家風標注了認識論和方法論,帶來了黨風、政風、民風建設的嶄新局面。

  家國為本 家風正則民族興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習近平給父親的祝壽信中曾寫道:“這也激勵著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中,報效養育我的錦繡中華和父老鄉親。”

  2012年11月,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抱著一顆為人民做事情的心,習近平把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美好生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除了自己的親人,他與13億中國人民更是“一家人”。

  1983年,時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臨時在大街上擺桌子聽取老百姓意見。(圖片來源:《河北日報》)

  翻山越嶺、風雪兼程。每次考察扶貧,習近平都會走進一戶戶困難群眾家中,盤腿上炕,拉著鄉親的手詳細詢問他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掀開褥子看炕壘得好不好,問屋頂上鋪沒鋪油氈、會不會漏雨。

  在習近平的不懈努力與持續推動下,2017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3%。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習近平的承諾令人充滿信心。 

  在十九大啟幕的新時代,家庭依然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也是每一個人夢想啟航的地方。“齊家”而後“治國”,習近平躬身篤行,做出了表率。(文/樊帆 祝新宇)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