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視記者走進“兩彈城” 首次解密兩彈元勳鄧稼先親筆手稿

2018-02-20 10:05: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鄧稼先”、“原子彈、氫彈”、“兩彈元勳”,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是初中課本裏就講過的知識點,每個人應該都知道其對於我們國家的意義。大多數人可能聽説過他們當時“很艱苦”,卻只有少數人,知道這個“艱苦”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了去感受這兩個字的力量,央視記者在春節前夕走進了“兩彈”的誕生地——“三線”建設時的902基地,現在的“兩彈城”,多位我國兩彈一星的功勳科學家曾在這裡工作過。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不要讓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而在這裡,“艱苦”並不是這段歷史的重點,它背後從未被條件限制的“想像力”才是。 

  從戈壁灘到山溝溝,算人間天堂了 

  90歲的雷開學老人給我們講述了他當年到這裡之後的感受,他説,坐了幾天的悶罐火車到了這裡,車門才打開一道縫的時候,他就樂了。

   “山真綠,好多的樹,而且,這裡海拔低,可以把米飯煮熟。更重要的是,不用擔心天天生活在敵人定點清除的威脅下了。” 

 

  902基地是從青海的戈壁灘上搬來的,和那裏比,四川省梓潼縣的山溝溝,算人間天堂了。沒有任何抱怨,這裡的人帶著積極和樂觀,做著最苦最難的事。 

  “靠山,隱蔽,分散,進洞,遠看像村鎮,近看像民房,大家要從附近的村鎮裏坐幾個小時的車,才能湊到一起開一場協調會”……這並不能稱作是體面的生活。強大的民族,除非是科研條件迫切需要,是不會讓科學家藏在山溝裏工作,過著一邊做研究一邊過種菜挑糞的日子的。而正是懷著“強我中華”的渴望,一群世界級的科學家才會甘願待在這裡。

  鄧稼先手稿:“明天我要做一個小手術”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舊居,就在這裡。

  我們走進他的辦公室,從擺設上,實在説不出什麼東西來:只有一對沙發,一部電話,一台手搖電腦。

  還好,墻上這些鄧稼先手寫的字條,值得我們駐足留意。

  “明天我要做一個手術”,思前想後,鄧稼先在手術前,加了一個“小”。他不想讓大家擔心,但那時的他,已經罹患直腸癌晚期,工作人員説,他的血小板幾乎完全喪失,體內不停出血,用年輕人能理解的話説,他的生命值一直在減少。 

  上面是另一張鄧稼先的手稿,裏面對病情也只説了一句話,“今天我打了化療,打完挺不舒服的”。可能這是記者見到的,這位科學大家第一次,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病痛。而其他時間,他説的依舊只有工作。

  因為他們 中國才有現在的模樣 

  在上面這份鄧稼先的手稿中,提到了“星球大戰”,即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電磁軌道”應該指當時提出的電磁軌道發射技術。有人説,這是個對西方世界都有著“幻想”意味的科學發展規劃;有人説,這個計劃訂得太高遠,讓當時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都望塵莫及。而鄧稼先那一輩科學家,拿著一年僅有9000萬的科研經費,卻要跟蹤這樣一個高深的科技規劃。

  就在鄧稼先寫下這篇手稿的同一年,同樣在這個山溝裏的研究院工作的另一位科學大家——王淦昌和另外三位科學家共同向黨中央上書,要制定中國自己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今天,我們把它叫做863計劃。 

  我們能看到的中國的超級電腦,大型運載火箭,核聚變試驗裝置等大國重器,就是這份計劃的産物。 

  貧窮,並沒有限制他們的想像力;貧窮,沒有限制他們殫精竭慮為未來佈局的戰略眼光;貧窮,更沒有限制他們把知識,青春,甚至生命貢獻給祖國的決心;這些是,貧窮無法限制的東西。

  我們不是懷舊,我們是要記得;我們不僅要記得,更要傳承。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