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卡達斷交危機難破僵局

2018-02-07 09:0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自去年6月卡達斷交危機爆發以來,卡達在中東地區政治舞臺上備受孤立。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四國以卡達“支援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對其實施禁運封鎖。卡達的航空、旅遊、金融業受到重創。

  近半年來,卡達加緊實施戰略突圍,以緩解緊張和不利局面。1月30日,美國與卡達在華盛頓舉行首輪戰略對話,雙方表示將加強安全反恐合作。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呼籲卡達“斷交風波”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口水仗”。專家認為,應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儘快打破僵局,避免雙輸的局面。

  針鋒相對,危機有滑向長期化的趨勢

  新年伊始,卡達和斷交國之間又出現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摩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民航部門1月16日稱,卡達戰機在巴林領空“攔截”阿聯酋客機,並表示要向聯合國下屬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投訴。卡達方面堅決否認這一指控,認為相關説法“完全不屬實”,意在抹黑卡達。目前涉事的航空公司尚未直接回應此事。

  1月12日,卡達通訊社報道稱,卡達已分別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大主席,就不久前阿聯酋軍用飛機闖入卡達領空事件進行申訴。阿聯酋方面對此予以駁斥,稱卡達此舉“令事態升級”。

  在此之前,卡達已經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過一封信,指責阿聯酋方面于去年12月21日闖入卡達專屬經濟區上空。分析認為,卡方一連串動作意在向外界展示其維護主權和尊嚴的堅定立場;同時也不難看出,衝突雙方仍難盡釋前嫌,令危機有滑向長期化的趨勢。

  “卡達準備通過國際仲裁結束封鎖。”卡達外交部發言人1月10日聲明説,“所有旨在解除封鎖的選項都有存在可能。”

  事實上,斷交危機發生後,科威特、美國、土耳其等國隨後展開斡旋,但未取得進展;卡達也多次“示好”鄰國,表示願意談判,但未獲回應。訴諸國際仲裁,將地區問題國際化,也就成了卡達在多方封堵中的最新“突圍”之舉。

  應對封鎖,卡達以“組合拳”突圍

  卡達的突圍,是一套政治經濟手段並用的“組合拳”。由於現實所迫,卡達幾乎是重新構建自身的戰略格局和經貿網路。從目前的成果來看,一切初具雛形;然而卡達是否會真的對海合會“絕望”,在海灣地區“獨樹一幟”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還有待於觀察。

  政治方面,卡達埃米爾2017年末訪問了西非6國,開拓自己的“陣地”。通過此訪,卡達夯實了與西非國家建立廣泛夥伴關係的基礎,為航空運輸、體育和糧食安全等重要領域的雙邊合作項目鋪平了道路。卡達還通過為西非國家提供一些包括教育和健康等領域的綜合實施計劃,幫助這些國家發展經濟、提高國民教育水準和生活能力,贏得了這些國家的支援。

  經濟方面,卡達正在努力與海灣地區以外的眾多國家建立緊密的經濟和貿易聯繫,增強卡達的經濟獨立性,擺脫此前對沙特等海灣國家的依賴。為此,卡達進行了系統規劃。如單方面宣佈對歐盟、拉丁美洲和亞洲的80個國家(包括中國)實施入境免簽政策,以吸引這些國家的居民到多哈旅遊和經商;積極開闢了從土耳其和伊朗向國內空運食物的線路,開通了從阿曼運入建築材料的新航線等。卡達最大港口哈馬德港近期新開闢了兩條海運航線,分別連接地中海和東亞、東南亞地區。並計劃開闢更多國際航線,不再依靠其他港口轉机,相關貨運成本大大降低。

  卡達政府年初還批准了一項有利於外國投資商的法律,即外國投資商將獲准在卡設立獨資企業。現階段,外國投資商最多只能擁有49%的股份。雖然尚不清楚這份法律何時生效,但如此大跨度的改革,在海灣地區還是較為罕見。

  分歧難消,失去信任是更大負資産

  “實際上,目前的僵局對於危機雙方是雙輸的局面。”英國《阿拉伯聖城報》的評論文章《封鎖卡達是否可持續》指出,斷交危機導致的海合會內部分裂將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長期來看,現實因素終究會使各方放棄對抗,尋求和解。

  斷交危機造成的裂痕,會長久影響國家關係和海合會內部的合作,進一步影響其在地區問題上的影響力;經濟方面,卡達的航空、旅遊、金融等行業因為封鎖損失慘重,沙特、阿聯酋等國則失去了卡達市場。

  外界一度對去年12月在科威特舉行的海合會峰會寄予厚望,結果會議被迫降格,聲明對卡達危機只字未提。這恰恰説明,目前海合會內部還無法就相關分歧達成共識,更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如何確定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對待地區周邊國家等問題上,海灣國家越來越強調各自的利益訴求。

  “未來危機即使化解,也只是暫時緩解當前矛盾。”談及未來,《阿拉伯聖城報》憂心忡忡,“更重要的是,斷交造成團結的破裂、信任的喪失,這對海灣國家的打擊是巨大的。”

  (記者 韓曉明)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