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做了一件事,秋天送它們離開,春天迎它們歸來
| 新青年 徐卓
命運能有多悲情?
32年前,
她的大姑為尋鶴不幸落水遇難,
4年前,
接過接力棒的父親也因公殉職。
信念能有多執著?
大學畢業後,
她告別繁華都市,
回到黑龍江齊齊哈爾扎龍。
“只有在這裡,
我才能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每回憶起家裏的事,
她的心總會隱隱作痛。
但只要聊到丹頂鶴,
她的眼睛就會發光。
丹頂鶴人工孵化曾是世界難題,
她的爺爺費盡心思,
成活率達到了90%。
去美國訪問時,
當地請他留下,
他説:
“我的事業在中國,扎龍需要我。”
創建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
大姑懷揣著3枚丹頂鶴蛋,
奔波了3天3夜,
一路用體溫暖著……
父親放棄城裏工作,
掃圈舍,做防疫,
他都認真記在本子上,
一幹18年從未間斷。
大學畢業後,
她翻看父親的日記,
立志完成他的未竟事業。
“這樣他就好像在我身邊,
從未離開過。”
“新青年”第6期
邀請到“鶴姑娘”
徐卓
講述三代人護鶴的故事。
《我是“鶴姑娘”》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徐卓。
我最初對大姑的印象,
就是家裏墻上的黑白照片,
還有過節時桌上多出的一副空碗筷。
我逐漸長大,
從家人和大姑的日記裏,
了解了大姑的故事。
她跟著爺爺奶奶在扎龍工作,
一個姑娘家像個小夥子,
幹著保護區最苦、最累的活。
她為了更好地進入工作,
去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係進修,
靠著4次獻血換錢,支撐學業和生活。
1986年5月,
大姑前往鹽城,
參與創建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
她帶著3枚鶴蛋,奔波了3天3夜,
終於來到了黃海之濱。
當時丹頂鶴人工孵化,
還屬於世界前沿課題。
我們今天難以想像,
大姑究竟付出多少情感,
才有了世界首次,
越冬地人工孵化丹頂鶴成功。
更令人驚奇的是,小鶴格外強壯,
大姑獲得了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
阿齊布爾德的稱讚。
然而這一切的美好卻在下一年中斷。
1987年9月16日,
大姑因為尋找受傷飛失的白天鵝牧仁和黎明,
連續奔波兩天,疲勞過度,
不幸落水遇難。
30年過去,
我仍記得大姑日記裏寫的一段話——
我可以不要舒適,
不要家庭,不要金錢,
不要我應得的一切,
甚至命也不要了。
但我不相信,
女子不能幹一番事業。
爸爸的故事清晰得就像發生在昨天。
我的爸爸名叫徐建峰,
1997年,
他放棄城裏的工作,
回到扎龍保護區,一幹就是18年。
同事説,他養鶴比養孩子還上心。
每年三四月,
是丹頂鶴繁育孵化的關鍵期。
每當這時,爸爸都顧不得,
自己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親自趟水穿梭在蘆葦蕩中,
就為了確認散養鶴的安全。
2014年4月,
又是丹頂鶴孵化期。
爸爸發現濕地核心區內有個鶴巢,
小鶴馬上就要破殼。
但那年春天異常乾燥,
附近時常有荒火出現。
“可別把鶴巢給燒了!”
爸爸扔下一句話,隻身前往看護。
可誰也沒想,4月19日,
他把自己年輕的生命,
獻給了扎龍濕地。
爸爸的遺物裏有十幾本工作日記,
記錄了1997年以來他所有的工作。
他每天為哪只鶴打掃了圈舍,
給哪一群鶴做了防疫,
從未間斷。
看到父親的這些日記,
我突然萌發了一個心願——
我想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這樣他就好像在我身邊,
從未離開過。
2016年8月,
我從東北林業大學,
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畢業後,
我回到了扎龍,從事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滿足了我之前的那個心願。
工作初始,
我們成功地救護了一隻顱內出血的小鶴。
當它恢復如初在湖中嬉戲時,
我真想把這個消息分享給父親。
我記得大姑的信念:
不信女子不能幹一番事業;
我記得爸爸曾經説過:
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我記得我入學時的誓詞:
無山不綠,有水皆清,
四時花香,萬壑鳥鳴,
替河山裝成錦繡,
把國土繪成丹青。
我願為此努力奮鬥!
我是新青年徐卓。
扎龍人説,
丹頂鶴一身傲骨,一生忠貞,
只要結為伴侶,就一生相守。
他們,
又何嘗不是呢?
一個家,三代人,
認真做了一件事。
《一個真實的故事》
(又名《丹頂鶴的故事》)
這首歌傳唱了大江南北,
歌頌的正是這個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