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落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文章
央視網消息: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
謀篇佈局,運籌帷幄。如何寫好建設現代化體系這篇“大文章”,習近平全局在胸。
以“新”為序 下筆生輝
習近平落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文章
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7年11月3日,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成功下水。
2017年12月31日,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2018年2月2日,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作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
自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現代化經濟體系”後,一項又一項重大工程捷報頻傳,不斷刷新世界各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認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經濟強國”的背後必然有“科技強國”戰略的強大推動。
“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近平的講話,不僅為創新發展指明瞭新目標,也提供了不竭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國網路購物、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位。
如何抓住時代新機遇,開創發展新局面,是黨中央必須解答好的時代命題。自2014年開始,我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超過2%,國際公認這是一個國家進入創新活躍期的關鍵時間窗口。
創新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堅持創新的發展思想,既是新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大有可為的廣闊舞臺。實現高品質發展,讓創新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石;推動創新,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