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飛天時代楷模】鄧清明:十八年等待 永不停歇備戰的腳步

2018-02-01 14:1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2016年神舟十一號即將升空,媒體熱議誰將成為此次執行任務的航太員。“鄧清明”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但此時鄧清明的內心很忐忑,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入選載人飛行任務備份梯隊了。為了能飛上太空,鄧清明等了足足十八年。

  發射前一天,總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決定最終的飛天人選。會議結束後,航太員中心領導到問天閣向4名待命的航太員通報會議決定,宣佈的結果是由景海鵬、陳冬執行神舟十一號任務。結果宣佈後,景海鵬和陳冬分別表了決心。輪到鄧清明發言時,他的心裏早已打翻了五味瓶。他忍住內心強烈翻滾的情緒,雖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説什麼好。停了好一會,鄧清明轉過身緊緊地抱住景海鵬説:“海鵬,祝賀你!”景海鵬也飽含深情地説了句“謝謝你!”在場的許多人都流了淚。

  “寧可備而不用,決不用而無備”。今年52歲的鄧清明常説這句話,這是他的人生信仰,也是他的真實寫照。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十八年可以等待?鄧清明知道自己沒有下一個十八年了,他的失落逐漸轉變為時刻做好飛天的準備,只要任務需要,他將永不停歇備戰的腳步。

  腳踏實地 幸運才會降臨

  鄧清明的人生軌跡很順利,這與他的刻苦和踏實很有關係。1966年3月16日,鄧清明出生於江西省宜黃縣東陂鄉一個農村家庭,兄妹5人,他是大哥。父母文化程度低,但他們從小就教育鄧清明既要好好學習,更要坦坦蕩蕩做人。父母的教誨伴隨了鄧清明的一生,時刻激勵他腳踏實地,提升自我。

  鄧清明自小學習成績優異,作為家中老大,懂事的鄧清明在學習之餘還肩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那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努力考上大學、找份好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不是空軍來招生,鄧清明現在可能是一名公務員或是上班族,與航太員沒有什麼關係。

  高中最後一個學期,在父母的鼓勵下,鄧清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了空軍招飛,沒想到竟然一路順利通過了各項體檢和考試,成為了一名飛行學員。去軍校報到的時候,村裏很多人都來為他送行。鄧清明暗下決心:一定努力幹出個樣子,決不能讓家鄉父老失望。

  飛行學員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緊張和辛苦的,鄧清明克服諸多困難,完成了預校的學習,隨後他被分配到新疆哈密第八飛行學院,進行航空理論學習。新疆的環境,對於鄧清明這個在江南水鄉長大的人來説,是陌生而艱苦的。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一定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名真正的軍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半年後,鄧清明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所有科目的考核,順利進入初教團,開始飛行訓練。在1985年大裁軍的背景下,飛行員淘汰率非常高,鄧清明給自己鼓勁,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為此,他的訓練更加刻苦,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努力做好,一個科目一個科目認真攻克,永不言敗、永不放棄。10個月後,鄧清明以優異成績進入高教團,開始殲擊機訓練。1987年11月鄧清明順利畢業,被分配到駐在吉林省延吉市的空軍某團,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飛行員。

  翱翔藍天 多次與夢想失之交臂

  1996年,載人航太工程在空軍進行首批航太員選拔。經過全面考核,1998年1月5日,鄧清明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首批航太員。喜悅和榮譽感沒有衝昏他的頭腦,他清楚的知道,要成為合格的航太人,必須經歷更多考驗。

  航太員要在4至5年內完成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和訓練。這些學習訓練,標準高、要求嚴、競爭壓力大,讓而立之年的鄧清明費了不少功夫。為了把相關知識學好,學紮實,儘快提高能力,他放棄所有週末和假日,拿出全部的業餘時間,全身心投入學習和訓練,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作為戰友,鄧清明由衷地替他高興,為他自豪。當楊利偉從著陸場返回航太城時,全體航太員列隊歡迎他,大家都禁不住熱淚盈眶,和楊利偉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一刻,鄧清明感到中國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了。

  楊利偉的成功和祖國的強大讓鄧清明飛上太空的想法更加強烈。此後,他更加努力地備戰任務,也想親自體驗一次飛天的感覺。可惜事與願違,儘管鄧清明三次入選載人飛行任務備份梯隊,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同樣標準的訓練任務,卻一再與飛天失之交臂。鄧清明的內心十分失落,他甚至開始覺得,無法飛天是因為自己不稱職。但航太任務卻沒有給航太員們太多時間整理負面情緒。每次任務成功後,鄧清明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歸零”,拋開過去,放空自己,以從零開始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對國家的忠誠和軍人的堅定讓他打敗了內心的動搖,繼續投入訓練。

  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後,載人航太工程領導對鄧清明説:“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航太員在天上的表現就是你們的表現。”聽到這溫暖的話語,鄧清明終於禁不住留下了熱淚。三次作為備份,三次的參與集訓,都沒有白費,即使沒有飛天,鄧清明的生命也與航太緊緊的綁在了一起。如今,等待對於他而言,已經不再重要,只要國家需要,他隨時都能投入狀態。

  繼往開來 幸福家庭是他的支撐

  20年的航太生涯帶給鄧清明的有榮譽,也有失落,每當他感到累的時候,溫暖的家總能給他以希望。

  剛到航太員大隊時,鄧清明的母親不遠千里專程到北京看他,母親説,在她有生之年,希望能親眼看到鄧清明飛上太空。只是沒想到,直到老人家去世,鄧清明都沒能實現母親的心願。這是他心裏的遺憾,也是他堅守的理由之一。

  2016年,作為備份返回北京,鄧清明的妻子滿顏虹專門穿上一件紅色的衣服,手捧鮮花到機場迎接他,微笑著給他鼓勵和寬慰。結婚28年,他們相守相伴的日子很短,但他們的心靈始終在一起。滿顏虹深知丈夫的事業的重要意義,她默默承擔起家庭的擔子,她知道,作為妻子,為他打理好家中的一切,就是最大的支援。

  鄧清明永遠都記得,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後,那次他再一次與太空失之交臂,當他回到航太城的家裏時,推開家門,卻看到家裏收拾得非常整潔,桌上擺著滿滿一桌豐盛的飯菜和三杯斟滿的紅酒,妻子和女兒把像歡迎英雄一樣歡迎鄧清明。此時表面風淡雲輕的鄧清明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走進衛生間,打開水龍頭,任憑哭聲和水流聲交織在一起。滿顏虹安慰鄧清明説:“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努力了、我們奮鬥了,你讓我尊敬,你為孩子做出了榜樣!”

  鄧清明的女兒鄧滿琪從小就把父親作為自己的偶像,1992年出生的她成績優異,如今已經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也成了一名年輕的“航太人”。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時,鄧滿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代職。“神十”發射的前幾天,鄧清明作為任務乘組梯隊成員來到了酒泉,入住問天閣。由於航太員乘組在飛行前要進行醫學隔離,鄧清明和女兒約定,每天晚飯後,到問天閣隔著圍欄見見面。鄧清明在圍欄裏面,女兒在圍欄外面,兩人相距十多米。每次道別時,女兒總是説:“爸爸,你要加油啊!我們共同努力,不放棄不拋棄。”

  鄧滿琪還專門寫了一篇短文,記錄了那時的心境。文中這樣寫到:“……任務執行期間,我們共事于同一座大樓。我終於看到你染過的頭髮裏面暗藏的白髮,開始為你在這一崗位默默奮鬥的這十九年而心疼,你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最無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不求回報,讓我敬佩……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你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我親愛的爸爸。”

  1998年,鄧清明和其他14名戰友一起,懷著對載人航太事業的無限熱愛和憧憬,義無反顧地投身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的偉大事業。如今,首批航太員中唯一一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但卻仍然在參加學習訓練和任務備戰的他和戰友一起,日復一日地勤奮學習,年復一年地刻苦訓練,不論是否入選,時刻準備著。他説,一個個大目標是由無數個小目標構成的,為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而努力過、付出過,20年的艱辛努力,他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無論是否執行飛行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戰友在天上的表現就是我的表現,我願永遠做築夢九天的基石,為建設航太強國當好陪練!”

  枕戈待旦是軍人的使命,為了祖國的航太事業,鄧清明用一生去默默準備,時刻等待號角的催徵!(林孔仕/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