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邏輯

2018-01-31 09:3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董振華(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輝煌成就,充分説明瞭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它打破了西方道路是“唯一正確”“普世適用”的神話,有力地證明了各個國家必鬚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合適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從歷史上看,中國也曾經試圖借推行西式民主來實現民族復興,例如晚清時期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後的總統制、多黨制的嘗試等,但是都沒有能夠解決當時面臨的時代課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不斷探索和完善適合自己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不斷鞏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實現了內容廣泛、層次豐富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人民民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匯聚人民群眾的智慧;確立和貫徹全面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基本方略,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立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保證黨和國家領導機關和人員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豐富,民主水準不斷提高,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有效行使,實現了秩序、效率和民主的協同共進。正是因為深深紮根于中國大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為指導,借鑒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中國特色的民主模式碩果纍纍,奠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政治基礎,為中國奇跡的創造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還將繼續與時俱進,在揚棄歷史與他國經驗教訓的原則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本國實際向前發展。面對中國民主所創造的輝煌成就,曾經主張“歷史終結論”的弗朗西斯福山對自己先前的觀點進行了修正,“客觀事實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隨著中國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需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大國,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實踐成果,也是當代中國政治體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的生動證明,同時也破除了西方民主為普世價值的神話。中國道路的成功充分證明了,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歸根結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民主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理論必然性

  從理論上講,只有能促進生産力發展和人民幸福的民主才是好民主,而中國的民主政治正是極大促進生産力發展和人民幸福的有效制度。毛澤東同志説:“民主這個東西,有時看來似乎是目的,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屬於政治這個範疇。這就是説,歸根結蒂,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因此,能否促進生産力發展和人民幸福是判斷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是否適宜、合理、具有優越性的根本標準。中國民主政治之所以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生産力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

  在民主基礎上形成正確的集中,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能形成全黨全國的統一意志,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高效率地貫徹執行,有效避免了權力掣肘的問題。相反,西方民主培養的個人主義,難以實現民主與集中的辯證、有效統一。正如社群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查理斯泰勒所指出的,原子主義過分強調個人及個人權利對社會的優先性,把社會當作是實現個人目的的工具。他認為17世紀至今所有基於契約論之上的自由主義和從個人主義出發的功利主義都是“原子主義”。西方民主建構在原子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培養著原子主義的公民。在原子主義統治下的原子主義公民怎麼可能不出現權力掣肘的問題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邏輯

  在實現廣泛的民主權利的同時,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策,保證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夠匯聚各個群體的意見、智慧、力量,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了共同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合力。而西方民主雖然形式上體現為全民民主,但實質是資本的民主,是適應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民主。對此,恩格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國家“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産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只是資産階級社會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一般外部條件使之不受工人和個別資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組織”,“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當前,西方國家利益集團綁架政治的現象隨處可見,院外集團、遊説已成“制度”。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現代治國面臨一道離奇的悖論:要滿足公眾日益提升的需求,改革必不可少,但公眾很容易被動員起來反對這些改革。”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夠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建設與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

  正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適應了中國歷史與國情對政治制度提出的總體要求,保持了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提高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水準,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體現出鮮明的制度優勢。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現實必然性

  經濟與政治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如果沒有政治發展相適應,經濟發展也不可能。從本質上講,政治體制改革是通過上層建築調整,來適應經濟基礎和生産力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和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不斷進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下不斷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實踐的現實必然性。

  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為中國的和諧穩定和協調發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最怕一盤散沙、四分五裂,而能夠把十幾億人口的力量凝聚起來,除了中國共産黨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具備這樣的條件和能力。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所取得的民主政治建設成就有目共睹。正是通過這種民主模式,中國真正實現了傾聽民聲、廣集民智,做到了政治穩定、決策有效,確保了經濟繁榮、社會發展,展現出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強大生命力。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不斷凝聚力量。中國建立和運作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成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夠實現“良政”和“善治”,根源在於我們黨和國家始終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激發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積極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投身貢獻,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績。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著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保障和基本內容。民主與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兩大基本目標。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沒有民主,法治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法治,民主便失去保障。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科學高效的民主制度,是我們黨和國家最大的制度優勢。民主集中制還決定了我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上級與下級的關係既能保證中央的統一領導,又給予地方以適當的自主權;既保證上級令行禁止,又充分發揮下級、群眾的積極性。

  中國道路的成功充分説明,並不存在政治制度的普世模式,更不存在所謂西方民主模式的普適性,每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正如十九大報告所指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於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就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立足於中國國情、符合實際的偉大創造。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31日 06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