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人類進步與變革的力量——記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發表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一週年
協同的感召力:為命運與共的未來譜寫新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是中國與世界的交響協奏。在這一飽含東方智慧與天下情懷的理念的感召下,國際社會同聲相應、相向而行,攜手為命運與共的人類未來譜寫壯美樂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説,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於這種國際認同,這一中國理念去年多次載入聯合國相關決議,産生深遠影響。
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3月17日,載入安理會決議;3月23日,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11月2日,寫入聯大兩份安全決議……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憲章》精神高度契合,在應對重大全球挑戰時必將凸顯其時代價值。
一年來,從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從美國政府宣佈退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後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中國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在當今國際治理體系面臨分化挑戰之時,中國提出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國際合作共贏傳遞著強烈信心,廣獲各國認同,激發起同頻共振、同聲相應的合作共鳴。
剛剛落幕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專門通過了《“一帶一路”特別聲明》,以中拉緊密合作的具體行動,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近年來,主要區域性地區組織都與中國建立了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提出構建中拉、中非、中阿、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設想,通過互利合作,將一塊塊大陸緊密相連。
以曾經喧囂一時的南海問題為例,中國與東盟過去一年來力排域外勢力干擾,相向而行,接連達成重要階段性成果。如今,中國和東盟國家已啟動“南海行為準則”案文磋商,成為南海邁向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的新起點。
東盟國家普遍認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相處時照顧彼此舒適度,與“強權模式”截然不同,有助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説,如今已經不再是國家事務與地區共同目標相互衝突的時代,中國是菲律賓“患難見真情的朋友”。
兩個月前,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來到北京,與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匯聚一堂,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對話交流。各方一致通過《北京倡議》,開創了當今世界政黨對話合作,共商全球治理和人類未來發展的新紀元。
中共舉辦的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吸引力為何這麼大?摩洛哥議會第二大黨真實性與現代黨總書記奧馬利一語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共産黨著眼全人類前途命運的證明。埃及自由埃及人黨主席伊薩姆 哈利勒則篤信,如果所有國家團結一致,協同規劃和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必定可以實現。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指明瞭正確方向。深邃智慧的中國理念,必將穿透迷霧,直抵人心。共贏共用的中國行動,必將凝聚廣泛力量,實現共同夢想;中國與世界攜手並進,必將邁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參與記者:黨琦、淩馨、鄧茜、聶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