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人類進步與變革的力量——記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發表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一週年
行動的塑造力:為共贏共用的願景開闢道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先進的思想啟迪世界,更需要行動的力量改變世界。國際社會熱議著中國為人類繪製的美好藍圖,也關注著中國以怎樣的姿態將理念付諸實踐。
習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的演講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堅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和生態建設五方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行動指南。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密集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一年來,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特朗普3次會晤,多次通話通信,穩定並指引著世界上這對複雜而重要的雙邊關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互訪,舉行5次會晤,使中俄關係成為維護和平、主持公平正義、倡導合作共贏的重要基石;訪問德國、瑞士、芬蘭,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雷莎 梅舉行會晤,豐富和拓展中歐關係戰略內涵。
為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習主席一年來兩次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到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規劃中韓關係走向。十九大後,習主席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和寮國這兩個鄰國,多維度拓展合作,在“親誠惠容”中匯聚起澎湃力量。
美國外交學者網的一篇文章評論説,“命運共同體”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種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國際關係策略。它以雙贏為前提,不是那種受零和思維支配的舊思維。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認為,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將自身發展寓于深度的國際合作和廣泛的國際貢獻之中:在區域合作方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走綠色發展之路,在國際安全領域積極參加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
尤為世人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國際輿論認為,“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和宏偉實踐。去年5月,中國舉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各國合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共識。迄今,中國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在倡議框架下對有關國家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用發展。”習主席在萬國宮演講中這樣宣示這一倡議的初衷。“一帶一路”蘊含的命運與共意識、編織的互利合作網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化再平衡開闢了新路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