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應芬:核桃村的“女當家”

2018-01-24 10:3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東山村,山高谷深、地勢陡峭,村民曾經僅靠種植包谷、洋芋維持基本的溫飽。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等特色産業,曾經貧困落後的東山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核桃村”。在東山村巨變的背後,離不開一位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女當家”——十九大代表、東山村黨總支書記李應芬。近日,新華網記者走進東山村,聽到了村支書李應芬的“心裏話”。

  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村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初中畢業後,李應芬當了兩年的代課教師。在當時,作為一名彝家女,能讀到初中的人並不多,在上級領導的動員下,李應芬又進入村委會做起了文書、統計等工作,沒想到,這一幹就是20多年。

  21歲那年,李應芬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2013年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2017年她光榮地被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為基層幹部能當選十九大代表真的特別激動,用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李應芬激動地説。

  對於十九大報告,最讓李應芬振奮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這對於我們農村老百姓好像是吃了定心丸。”李應芬説,東山村主要是發展核桃、花椒和部分烤煙産業,自己當時聽了報告之後,就想著回去一定好好地向老百姓宣傳,“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

  從北京返回之後,李應芬第一站就去了永勝縣南華社區居委會玉腰衝村委會宣講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新政策告訴村民,“村民們都非常有信心,覺得黨的政策是越來越好了。”

  發展核桃種植,東山村是真的發展起來了。

  東山村海拔、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核桃,為發展核桃種植,當地黨委政府還組織村幹部外出“取經”,考察學習核桃種植技術,並免費提供苗木、肥料給村民,動員大家種植核桃。

  沒想到,剛開始,推廣種植核桃卻遭到了村民的抵制。

  原來,當時村民主要種植包谷和洋芋,再用包谷和洋芋飼養雞、豬等家禽牲口,以此換點口糧,村民都擔心地裏都種上核桃樹後,就沒有包谷和洋芋喂雞養豬。

  為此,李應芬和村幹部、黨員發揮示範作用,帶頭種起了核桃,並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動員村民種植。但費盡了口舌,仍有不少村民不願意種,“我們村幹部甚至動手幫村民打塘,但有些村民把我們打好的塘又填掉了。”

  好在李應芬和黨員們的示範作用開始顯現,五、六年後種的核桃開始有了效益,村民們也慢慢接受了核桃種植。“現在村民的積極性非常高,村子裏角角落落,田間地頭全都種上了核桃。”李應芬説,如今東山村的核桃種植已經發展到4萬多畝,戶均擁有核桃80多畝。

  核桃産業的發展,讓大山深處的東山村徹底變了樣。“以前種植包谷、洋芋只夠維持基本溫飽,現在每家每戶至少都有一輛摩托車,有些人家還有了十多萬的小轎車,還住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洋房。”李應芬説,黨的政策好,黨委政府的工作也抓得好,東山村是真的發展起來了。

  夯實發展基礎,東山村脫貧有信心!

  從一個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貧困村,到如今遠近聞名的“核桃村”,李應芬在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有幾件事始終挂在心頭,這也成了東山村下一步要啃下的“硬骨頭”。

  作為村黨總支書記,李應芬十分重視陣地建設,目前,東山、它谷坪、漢仕坪、余子拉4個村民小組已經建起了文化活動場所。李應芬説,打算趁脫貧攻堅的機遇,爭取到上級資金,在2018年東山村所有村民小組都建成文化活動場所。

  讓李應芬記挂的還有村民的安居問題。“中央對農村的安居政策非常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李應芬説,東山村的C、D級危房已經改造了一部分,2018年再實施一年,C、D級危房全部改造之後,村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如今,核桃成了東山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核桃收穫的季節也恰逢雨季,而泥濘不堪的道路極大提高了運輸成本,成了制約村民核桃收入的主要因素。

  李應芬説,目前東山村還有幾個村民小組沒有通硬化路,在2018年要抓住脫貧攻堅的機遇,結合中央的政策,把各個村民小組的主路都改成水泥路,“同時,再把核桃種植、銷路等方面搞好,我們東山村怎麼都可以脫貧!”

  看到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當了二十多年的村幹部,李應芬幹出了成績,也得到了不少殊榮和讚譽。然而,這位核桃村裏的“女當家”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無奈和苦楚。她説,這麼多年,最大的遺憾是對家人虧欠太多。

  作為一名最基層的農村幹部,大到脫貧攻堅,小到鄰里糾紛,事事躲不過、繞不開,這也讓李應芬無法對家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一次,李應芬和村幹部到它谷坪小組幫村民種烤煙,挖地、松土、澆水,整整幹了19天才回來。這期間,母親生病住院,她也沒有時間去看一看。

  1996年,李應芬的丈夫遭遇車禍再也沒能醒來,李應芬又忙於村裏的工作,只能讓哥哥幫帶著年幼的兒子在外地上學,假期才能回來。

  有一次,村裏抓生態産業,組織老百姓種核桃,村委會的各項工作又特別忙,孩子生病住院了,李應芬也沒有時間去看他。“那一次我都想離開這個崗位了。”李應芬坦言,如今兒子已經24歲了,但他長這麼大,自己卻沒怎麼照管過他,對他虧欠確實太多了。

  縱然有諸多艱辛和無奈,但李應芬還是挺過來了,尤其看到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她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黨和人民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和信任,我雖然苦點,但不後悔。”李應芬堅定地説。(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