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扎心”的健身房迷思:辦卡之後,你去過幾次?

2018-01-23 08: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3日電(王禹)“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不知何時起,在街邊路口你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其背後除了近年來無數健身房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出來以外,更映射出如今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儘管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健身房,但中途放棄的情況更普遍存在,究竟為何會出現這般情景?

  據相關機構公佈的《2016-2017年中國健身行業白皮書》中顯示,近年來中國健身人口以年均增長率10%的速度遞增,國民健身的意識已經變的越來越強烈,健身已經逐漸成為時下以及今後公眾的關注點之一,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與此同時,健身房成為了更多存在健身需求人群的選擇。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健身房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健身房市場規模將逼近900億,未來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將達到1230億元。此外,據統計目前中國已有37627所健身房,數量已經超過美國。

  為什麼健身房越來越獲得人們的青睞?有專家分析表示:一方面,健身房提供豐富的器材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針對需要鍛鍊的不同身體部分提供不同的選擇;另一方面,商業健身房一般配備專業教練進行指導。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收穫了好的身材,又能在有限的閒余時間內獲得最大效果,這一點契合目前城市人群的需求痛點。

  然而當人們經過慎重選擇以高昂的價格辦理了一張健身卡之後,如何養成持續健身的習慣便成為眾多健身房新人迎面而來的問題。而面對日復一日的鍛鍊,嚴格的飲食控制,偷懶甚至是放棄便成為這一類人群的普遍現象。有業內人士向中新網記者透露:“目前健身房70%的會員都無法養成持續健身的習慣。”

  在北京工作的王倩正是這70%中的一員。一年前正是被公司樓下發放的健身房傳單所吸引,她在距離公司不遠的地方辦理了一張健身年卡。但堅持去過幾次之後,王倩發現健身是一件讓她感覺難以接受的事情。“健身的過程非常枯燥又累,而且對飲食有著很高的控制。”

  因公司項目王倩昏天黑地的忙碌了一個月之後,她發現自己很難再鼓起勇氣走進健身房。每次下班,王倩都會匆匆走過健身房,而空閒時間,她也會找各種理由來説服自己。久而久之王倩便對健身房徹底失去了興趣。

  王倩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前段時間整理錢包,她都快要忘記曾經辦過一張健身卡,至於當初為什麼要去健身也早已被她拋到煙消雲外,於是沒有絲毫猶豫,這張健身卡便被她扔到抽屜深處。

  儘管身邊朋友提及此事,都為她錢打了水漂而感到惋惜,但一向以“佛係青年”自居的王倩則説:“做人何必要為難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健身卡到期後,她自然而然的沒有選擇續卡。

  作為在北京經營了一家數千人規模健身房的老闆,喬梁認為很多人放棄的原因在於信念不夠堅定,“其實健身除了會對身體産生質的改變,更多的是磨煉心智。”他説,“能夠走進健身房並堅持下來,這個人的意志和心態一定很好,相對來講,如果堅持不下來,除了潛意識裏沒有堅持,還存在浮躁的因素在其中。”

  喬梁透露,據統計自己所開的健身房每年的續卡率不到20%,除去會員生活環境變動等因素,這一數據也從側面反映了缺乏長期健身計劃的人群仍不在少數,“一年內能夠堅持下來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喬梁説,這一情況在北京地區普遍存在。

  衡量一家健身房是否符合專業除了器械數量、種類是否完備,課程設置是否多樣以外,健身教練的專業性也是考察的重中之重。不可否認,健身教練除了對健身者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外,也為其提供了陪伴監督的功能。也有不止一位的健身者向記者表示自己能堅持鍛鍊與健身教練有著很大關係。

  “健身是為了吃更好的東西。”楊靜説健身第一天教練對她説的這句話,成為她每天咬牙進入健身房的最大動力。

  作為一名新媒體編輯,畢業僅兩年的楊靜由於工作原因不僅養成了久坐不動的習慣,身材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腫”了起來。“工資沒怎麼漲,體重倒是漲了不少,每次放假回家,家人都會感嘆我又胖了。”

  同時,由於深知自己並沒有足夠強大的毅力,所以每當她下定決心要踏進健身房時,如何堅持便屢屢成為她在“臨門一腳”前退縮的主要原因。最終在半年前,聽從朋友的建議的楊靜辦理了人生第一張健身卡並聘請了私人教練。

  但上第一節課時,教練的嚴格就讓從小就不愛運動的楊靜吃足了苦頭。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平時看起來客客氣氣的教練,每次上課時幾乎可以用“無情”一詞來形容。“開闔跳每組20個,要做四組,我坐到第三組一半時已經沒有力氣,但教練只會讓我稍微休息一會,然後把剩下的做完。”楊靜説,“偷懶”成為她在健身房裏無法觸及的禁區。

  高強度的訓練課程經常讓楊靜第二天渾身酸痛,幾乎下不來床。但更讓她崩潰的是,當她把這些告訴教練,寄望于教練能夠酌情減少下次訓練的任務量時,換來的卻只是一句“多練就好了。”於是她只能按照計劃硬著頭皮再次走進健身房。

  儘管如此,楊靜也不得不承認教練的存在讓自己受益匪淺。“如果沒有教練,我根本就完成不了這些動作,有可能到一半就放棄了。”楊靜坦言,在健身過程中教練在一旁的陪伴和鼓勵能消除她鍛鍊時的疲憊和無趣感。

  同時,教練還告訴楊靜要記下自己的進步和整個健身過程,因為這樣可以給你她來成就感,並能幫助了解自己跑了或走了多遠、多快,燃燒了多少熱量,以及自己的進步有多大,用這些來挑戰自己,設立新目標。

  如今的楊靜即使沒有教練的督促,也會在沒有課程的日子裏自覺地去健身房進行鍛鍊,“有時候幾天沒去(健身房),總覺得少點什麼渾身不舒服。”每次參加聚會過後,楊靜都會立馬去健身房跑跑步,出一齣汗,她説這樣可以減輕“罪惡感”。

  在知乎問答平臺上,一則“你辦了健身卡後是如何堅持健身的?”的問答獲得了近50萬人次的閱讀,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稱“要真是堅持還這麼痛苦的話,還是別去了吧。”也有網友表示:“我從健身裏收穫了態度和面對生活的勇氣。所以我堅持並希望自己奉行到底。”“為了健康而未雨綢繆,再難,也值得去做。”

  有觀點認為,健身房是為了滿足那些需要健身卻沒有器械、合適的環境的人而存在的,所以要先變成一個健身者,然後才會變成一個需要健身房的健身者。喬梁對此深以為然。

  他認為健身者要在認知上進行從“我得去健身房”到“我要去健身房”的轉變。”堅持去健身房”的關鍵不在於去不去健身房、找不找私教,而是自己有沒有從心底認為提升身體素質是重要的、並主動採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對自己加以強化。”

  五年前當賈璇第一次踏入健身房的時候,便被面前熱火朝天的氛圍和無數肌肉健碩的健身者震撼到了,從小體弱多病的他也希望通過健身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

  為了避免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健身房裏漫無目的地鍛鍊,他從第一天起便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嚴謹的健身計劃,並每4-6周就核準一次,“資料都是網上找的,而設定一個計劃和目標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堅持下來。”

  賈璇認為,在健身過程中能夠有一位與自己並肩戰鬥的“戰友”同樣非常重要,“跟朋友一起去健身有助於更好地執行健身計劃,並且能相互支援、相互鼓勵。”賈璇説,“朋友之間也會存在暗自較勁的情況,但這也是與自己較勁,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不斷突破的習慣。”

  最讓賈璇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的那個健身房規模並不大,人多的時候還會出現多人排隊使用一個器械的情況。當他感嘆人好多時,一位健身房“老炮”告訴他:“沒事,幾個星期後大部分人你就再也見不到了。”果不其然,其中大部分人從隔天去一次到隔三天去,再到隔五天去一次,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

  “我並不覺得所謂堅持去健身房,堅持跑步真的能帶給自己一種優越感或者是提升自己吸引力等等的東西,對我來説當對健身的新鮮感褪去,更多的是為了健康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罷了。”賈璇説。(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