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走轉改)深圳:創新服務方式 滿足人民需求
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讓城市隱患無所遁形的“智慧寶安”系統、以黨建推動基層治理的“移民社區”……1月15日,本網跟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深圳,實地觀察深圳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創新做法。
落實人才政策:再引“孔雀”東南飛
湖面波光粼粼,山丘綠草如茵,枝頭繁花錦繡,自2017年11月開園以來,深圳人才公園成了附近市民休閒的好去處。這是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象徵著深圳重才、愛才、求才的意志和決心
該公園地處深圳市南山區後海片區,與深圳灣濱海休閒帶相連,毗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佔地面積約77萬平方米,其中水體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入口處矗立的語錄石上,刻著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的論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公園裏人才元素隨處可見。其中,草坪上屹立著改革開放的探索者袁庚,以及深圳引進的首位院士牛憨笨塑像;人才功勳墻展現和紀念深圳人才群體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的發展史;人才星光橋上,80名深圳世界級一流人才的故事熠熠生輝。
深圳也以實際行動展現出對人才的渴望。以南山區為例,該區自2016年起出臺“領航計劃”。對於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領航團隊”,南山區支援額度可以達到每團隊最高1000萬元。同時,認定為“領航人才”即可在南山區享受到醫療、教育、文體、安居等9大類綜合配套服務。
數據顯示,南山區現有從業人員和常住人口中,人才(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總量為66萬人,佔全區160萬常住人口的41.25%。其中,引進諾獎獲得者5人,全職院士15人,中央千人計劃230人,深圳孔雀計劃人才1865人,省、市創新團隊總數77個,市高層次人才累計3000多人,在站博士後1546人,博士8000多人,海歸學子5萬多人,高科技人才高達10萬。
“今天的深圳、今日的南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求人才。我們誠邀天下英才,到深圳、到南山創新創業,再造‘孔雀東南飛’時代景象。”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説。
創新社會管理:“千里眼”守護城市安全
進入寶安區的智慧管控大廳,顯示屏上整齊排列著數十個攝像頭畫面。從政務服務窗口,到人來人往的購物商場,再到車流密集的十字路口,統統盡收眼底。同時,業務辦理數量、人流量、擁堵程度等數據的實時比對、分析的結果都會在大螢幕上顯示。
這就是“智慧寶安”系統。該系統的整體架構為“一中心,四平臺”,即大數據資源中心,及智慧政務平臺、智慧管理平臺、智慧服務平臺、智慧産業平臺。工作人員表示,這就像給城市安上了“千里眼,順風耳”,讓市民生活盡享便利,讓城市隱患無所遁形。
目前,該系統大數據資源中心已建立人口、法人、房屋、地理資訊4個基礎庫,11個主題庫,構建86個專業圖層,整合市、區71個部門659項數據,匯聚4萬多路視頻,實現24個系統的數據實時共用,成為寶安區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大腦。
同時,寶安整合街道與部門的資訊化指揮系統、人員、資源,建成全區統一的中央控制平臺,在區、10個街道和安監、查違、城管、環水等15個重點部門打造“1+10+15”管控指揮體系,中心與分中心按照“十統一”準軍事化管理,保障颱風防禦等應急指揮30余次,處理突發事件67起,成為全市新型智慧城市運作管理中心建設的樣板。
它到底有什麼用?舉例來説,2017年5月25日淩晨,新安街道上川社區上合花園發生火災。在“智慧寶安”的幫助下,從市民報警、區聯合應急指揮體系下達警情、消防隊員響應出發和到達現場,僅用時2分23秒,3分鐘內救出7名被困人員,6分鐘撲滅明火,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2017年,寶安區巡查上報12大類155項綜合事件600.36萬宗,已整治辦結596.72萬宗,辦巡比為99.39%,網格化事件日均案件發現量由2594件上升為1.64萬件,日均案件辦結量由2061件上升為1.63萬件,事件辦結率由41%上升為99.44%,處置時間從23.4小時縮短為2小時,處置效率提高91.5%。
規範基層治理:居民互助增添城市“溫度”
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如何在五湖四海的人們中間,傳輸文明、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目標,進而營造和諧和睦的鄰里文化,一直都是深圳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深圳的移民特徵,在擁有18個住宅小區,總人口92558人的寶安區新安街道海裕社區,體現的尤為明顯。該社區成立於2004年,轄區新移民佔總人口的99.45%,屬於典型的“移民社區”。
由於成立時間較晚,外來人口居多,如何解開人際癥結,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轄區居民,海裕社區走出一條以黨建為核心,積極發展社會組織、搭建治理平臺的特色治理道路。
“圍繞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發展。”海裕社區黨委委員許少潔介紹,2016年1月,海裕社區認清短板、抓住核心,創建“1+N”黨群服務模式,建設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部和5個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分部。其中,4個分中心按照黨員先鋒崗、社工專業崗、社團發展崗、義工奉獻崗等“四崗+”標配,通過文明窗口、文明崗位創建,開展零距離服務活動。
由於社區居民來自不同地方,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海裕社區便利用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特殊作用,由居委會牽頭,以行業類別、興趣愛好、公益志願、文化品位等為紐帶,將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社區活動隊伍,如秧歌隊、腰鼓隊、象棋隊、合唱隊、太極拳隊、柔力球隊等。
“我們居民相互之間很團結,也很自覺地維護社區秩序。”78歲的常思珍在海裕社區生活十餘年,她説,鄰里之間見面總是親切打招呼,看見老人孩子都會主動攙扶,誰拿了重物大家都會搭把手,人人都自覺維護小區的公共衛生。“生活在這裡,我感覺特別幸福。”
截至目前,海裕社區以擁有45個團支部、59個工會組織、21個婦女組織、41支義工隊伍、26家註冊社會組織(其中2家民非機構)。規模大小不一的社會組織,在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統籌協調下,通過自主發展、自主運作、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在社區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拉近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營造文明、和諧、互助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