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年這些精彩天象不容錯過 1月兩次“超級月亮”

2018-01-02 15:30: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2018年 這些精彩天象不容錯過

  隨著新一年的到來,天象“劇場”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2018年將有哪些精彩的天象上演?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介紹,本月內,大家就能觀賞到兩次“超級月亮”,其中本月31日一場“五星級”精彩的月全食將與“超級月亮”同時上演。另外,7月27日一場錯過要再等17年的火星“大衝”也不容錯過。

  1月有兩次“超級月亮”

  王玉民博士介紹,就在今天的10時24分迎來了今年的“最大滿月”,現在網路上習慣把它稱為“超級月亮”,今年最大滿月的地心視直徑約為33.56角分。所謂“超級月亮”是月亮距離地球最近又恰逢滿月的狀況,月亮一年內要繞地球轉12圈多,每個月都會經過近地點,最近的時候可能達到35萬公里,一般情況下在36萬至37萬公里之間,所以這一現象比較常見。而當滿月與經過近地點的時間相隔較近時,“超級滿月”會顯得格外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的31日,“超級月亮”又將出現,“一個月內出現兩個滿月,此時月亮距離‘近地點’還相去不遠,因此它也是‘超級月亮’,一個陽曆月中出現兩次‘超級月亮’,這是非常少見的。”王玉民補充道。與“最大滿月”相對的,今年還將出現一個“最小滿月”,在7月28日的4時20分,此時滿月正好經過遠地點,“最小滿月”的地心視直徑約28.97角分。

  王玉民表示,天文學上並沒有規定滿月距離近地點多少公里就被評為“超級滿月”,而滿月和近地點接近年年都有,由於相隔的時間不長,月亮會顯得格外的大和圓。不過事實上,所謂的“超級月亮”究竟大了多少,人們僅憑肉眼觀測是難以察覺的。“有時人們覺得滿月初升時特別大,那是人眼的‘錯覺’。人們覺得天穹是扁平狀的,四邊遠,中間近。實際上,天空是‘半球’狀的,不存在‘近大遠小’。而初升滿月之所以顯得特別大,這個‘錯覺’起了決定性作用。”

  4場流星雨值得關注

  據介紹,今年流星雨預測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超過40 顆的有:1月4日的象限儀座流星雨、5月5日的寶瓶座η流星雨、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

  象限儀座流星雨是出現在1月初的大流星雨。根據以往的極大情況,今年的極大時間可能在北京時間的1月4日6時左右,最佳狀態下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在110顆左右。“不過當天近滿月,月亮光害嚴重,所以看到流星數目也相對少了,觀察條件並不好。”

  寶瓶座η流星雨極大期小時天頂流量可達50,“該流星雨今年恰逢虧凸月,月光影響嚴重,所以觀察條件不佳。”

  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小時天頂流量可達110,該流星雨活躍期在7月17日至8月24日,極大發生在8月13日4時至16時。該流星雨今年極大期恰逢近朔,月光干擾小,所以觀察條件不錯,“8月11日的新月為所有光學觀測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條件。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地方更有利於對英仙座流星雨的觀測。”

  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期間小時天頂流量可達120,該流星雨活躍時段在12月4日至17日,今年的極大發生在北京時間12月14日20時30分。“今年該流星雨極大期恰逢近上弦月,下半夜月亮已經落下,不受月光干擾,觀察條件較好。”

  王玉民提醒,專業描述流星雨使用的ZHR(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是一個理論值、完美值,體現了在最理想的觀測狀態下、以全視角每小時可能觀測到的流星數量。“事實上,人眼的盲區、遮擋和光線的干擾、觀測時的偶然……都有可能影響觀測結果。因此,我們實際能夠看到的流星數量起碼要打一大半的折扣。”

  一年將現兩場月全食

  王玉民介紹,今年還將出現兩次月全食的精彩天象。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裏,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

  今年的第一次月全食出現在本月的31日,也就是農曆的臘月十五。全程初虧19時47分,食既20時51分,食甚21時29分(最大食分1.321),生光22時07分,復圓23時11分。王玉民説,這次月全食恰逢“超級月亮”發生,時間又是自傍晚開始,午夜前就結束了,觀測效果非常好,觀測時間也非常合適,堪稱“五星級”的精彩天象。在我國,除新疆、西藏外,其他地區都是全程可見,而在新疆、西藏則可見“帶食月出”。

  第二次月全食在7月28日,正好是今年的“最小滿月”發生之時。全程初虧2時24分,食既3時29分,食甚4時21分(最大食分1.614),生光5時13分,復圓6時19分。西部、西南部可看到全過程,東部看到“帶食而沒”。“這一次月全食可以説觀測效果也不錯,不過觀測時間在後半夜,比較晚。”

  “帶偏食日落”8月上演

  今年還將有一次日偏食天象。日偏食是指當月球運作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球運作到月球的半影區時,地球有一部分被月球陰影外側的半影覆蓋的地區,在此地區所見到的太陽有一部分會被月球擋住的天文現象。“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天文現象。”

  王玉民介紹,今年的日偏食發生在8月11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見。該日18時左右日偏食從我國東北最北端開始,直到19時30分左右結束全程日偏食,我國東部一些地區會看見“帶偏食日落”景觀。

  “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日偏食發生時太陽處於靠近地平線位置。因此,雖然沒辦法觀測偏食的全過程,只能看個‘頭兒’,但是可以借助地景進行日偏食與地面合影,這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明年1月6日,我國還將出現一次日偏食,這次日偏食發生在日出時,大家可以看個偏食的“尾巴”。

  火星“大衝”錯過要等17年

  另一次非常值得關注的天像是發生在 7月27日的火星“大衝”。火星衝日,就是火星位於日地連線上,並且和地球同位於太陽的一側。而當火星在接近近日點時衝,則成為“大衝”,在太陽系的行星“大衝”之中,火星“大衝”是最為典型而壯觀的。

  今年的火星“大衝”發生在7月27日13時12分,亮度-2.8等,摩羯座。屆時火星行至自2003年8月至2035年9月間與地球距離最近的位置,紅色的火星既大又非常明亮。整個8月都將是2018年整夜觀測火星的最佳時機。

  王玉民介紹,火星“大衝”約15年或17年發生一次,本次“大衝”將是自2003年火星“大衝”以來,火星最為明亮的一次。王玉民還記得2003年火星“大衝”日,上千人來到古觀象臺排隊觀測火星的盛景。“本次‘大衝’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再等下一次就是2035年了。”

  除了火星“大衝”之外,今年還將出現木星衝日、土星衝日的天象,這是今年木星、土星最亮的時分。其中,木星衝日發生在5月9日8時38分,亮度-2.5等,天秤座。土星衝日發生在6月27日21時27分,亮度0等,人馬座。

  此外,今年還將出現兩次距離很近的行星“相合”的天象。包括1月7日8時38分發生的火星合水星,火星在水星之南0.2,日出前可觀測,條件不錯,“值得一看”。4月2日23時44分發生的火星合土星,火星在土星之南1.3,日出前可見。

  提醒

  水星逆行只是“視覺遊戲”

  除了嚴格意義上的天文現象以外,王玉民還解釋了近年來在網路上頗受關注的“水逆”的來由。“所謂‘水逆’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天文現象,而是出現在所謂的‘星佔’中的‘術語’。在天文領域,水星逆行的現象是極為正常且常見的。”王玉民解釋,水星逆行並非水星的實際運作方向反向,而只是一種視覺差。是由於地球、水星二者運作軌道角度差和繞轉速度差,而在水星繞軌趕超地球時帶來的視覺上的軌跡改變。“這‘逆行’不是像突然剎車、調頭,開始向反方向行駛。本質上就像地球被水星‘超車’一樣。”這種水星逆行的現象,每年都會發生3到4次,時間也是非常固定的前後持續20天左右。比如今年,水星就將發生3次逆行,第一次3月23日至4月15日,位於白羊座;第二次7月26日至8月19日,位於獅子座;第三次11月17日至12月7日,位於人馬座、天蝎座。

  至於所謂的“水逆”能不能被大家觀測到呢?王玉民説,水星本來就很難觀測,由於距離太陽太近,經常湮沒在太陽的光輝中,“‘大距’時能看見它‘現身’就不錯了,至於它的逆行,就別指望能看見了。”與水星的逆行相比,金星、火星、木星的逆行都比較容易觀測。比如,今年10 月 5 日到 11 月 16 日期間,金星在天蝎座逆行;6 月 26 日到 8 月 27 日期間,火星在寶瓶座逆行。“同是‘地內行星’,金星逆行的觀測較之水星要容易得多。這顆亮星在夜空中自西向東移動稱為‘順行’,在即將發生逆行時,它會短暫停留在夜空中不動,這在天文學上叫做‘留’,此後人們就將看到它自東向西‘返回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