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40萬次操作“零差錯” 她從中專生成長為公司首席技師

2017-12-28 10:59: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大洋網訊 2015年4月22日,茂名石化乙烯生産基地裂解車間響起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剛值了晚班的“張師傅”立刻趕到現場,仔細檢查系統參數後,當即判斷是某個閥門卡住了,甚至精確定位問題出在中間管道上,立刻指揮技術人員手動打開閥門,線路隨即恢復通暢……

  這位“張師傅”就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裂解車間壓縮分離班的張恒珍。工作23年來,40多萬次操作“零差錯”;全國乙烯行業都佩服的“技術能手”;提煉出以她命名的操作法,參與完成科技攻關20多項;編寫近8萬字教材,成為茂名石化解決同類技術難題的“藍本”。

  從唯一女班長到首席技師

  1994年,山東妹子張恒珍從蘭州化工學校畢業,分配到了茂名30萬噸乙烯項目工作。張恒珍所在的這項國家重點工程採用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她身邊的同事,不少是高等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和資深技術骨幹。技校出身的張恒珍,資歷並不起眼。

  但她骨子裏有股不服輸的犟勁。張恒珍憋足了勁,四處收集資料,她借閱了十幾本技術資料,摘抄的筆電摞起來有兩尺多高。經過兩年多的“惡補”,張恒珍全面掌握了乙烯裝置的生産操作方法。

  1996年9月,張恒珍和同事們一道成功開啟我國第六套乙烯裝置,並使裝置連續平穩運作28個月,創造了國內同類裝置第一個運作週期最長的紀錄。不久後,她競聘成為車間裏唯一的女班長。

  如今的張恒珍,已經成為公司的首席技師,但她仍和普通員工一樣堅持在工作第一線。

  2015年4月22日,茂名石化百萬噸乙烯生産基地裂解車間裏,一陣警報聲毫無徵兆地響起,這是故障的警報,若處置不及時就會發生連鎖“跳車”(指系統為自我保護緊急停止運作)。才值了晚班的張恒珍立刻趕到現場查看,經反覆檢查系統壓力和溫度,張恒珍判斷是某個閥門卡住了,還精確判斷出是中間管道出現了問題,立刻指揮技術人員手動打開閥門,線路隨即通暢,又一個突發事件被妥善處置。

  操作臺前一坐七八個小時

  23年來40多萬次操作保持“零差錯”。這是怎麼做到的?面對記者問題,張恒珍笑著答道,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保持嚴肅、認真、謹慎、細緻的態度。“別的行業可能有改錯的機會,但我們這個行業不得有半點疏忽,稍不注意,輕則造成上千、上萬,甚至上億元的經濟損失,重則影響到職工的人身安全。”

  “她對我們要求嚴格,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茂名石化化工分部裂解車間值班長董軍飛告訴記者,“為時刻關注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她常常在操作臺前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在停開車的緊張階段,她甚至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

  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是張恒珍從一名中專生成長為公司首席技師的秘訣。2005年,她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此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接踵而至,還當選為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是黨的十九大主席團成員。

  她先後參與完成裂解裝置重大科技攻關20多項,參與解決影響裂解裝置長週期運作效率的瓶頸問題136項,還總結出一套以她命名的操作法。《1#裂解裝置分離系統張恒珍操作法》和她編寫的8萬字教材,已經成為茂名乙烯裂解員工的操作寶典。

  面對榮譽她卻坦言,“我也不是很聰明,可能我比別人花的時間多一點,只要心裏有底了,就會做得很踏實。”張恒珍説。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方晴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