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原則性和靈活性並舉” 外媒:扮演更平衡的角色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從“中國是2017年大贏家”,到“2017年中國確定大國角色”,再到“如何應對中國崛起是門藝術”,透過外界的熱烈討論就可以看出,中國書寫的大國崛起故事對世界影響有多大。當然,中國過去一年以及未來的道路遠非一片坦途,外部壓力長期存在,邊界矛盾暗藏衝突風險,半島問題危機重重。
“從美國到朝鮮,讓亞洲動蕩的元素足夠多,既有南海問題這種長期存在的主權糾紛,又有洞朗對峙這樣的新問題。”香港《南華早報》25日將目光投向中國這一年的外交領域。文章稱,各方密切關注了今年的“習特會”,希望從中看到美國亞洲政策的蛛絲馬跡。隨著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和美國可能在亞洲採取守勢,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和泰國等國政策在發生變化,而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則影響著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國的對華關係。
“美國之音”25日稱,2017年,中國和印度陷入邊界對峙。韓國部署美國“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後,中國對韓國實施懲罰以及非正式經濟制裁。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南海,北京的“軍事擴張”在繼續,但是中國還是表現出靈活性,致力於制定行為準則。臺灣銘傳大學政治學教授楊開煌説,北京是原則性和靈活性並舉,“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已習慣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接觸,優先達到避免衝突和戰爭的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今年中俄關係良好,中歐關係基本穩定。原本沒有把握的是中美關係,因為美國換了新總統,許多人以為兩國關係會有大的變化,結果現在看來還是比較穩定的。周邊來看,南海、東海都大致穩定,東西方向有點問題,西邊是洞朗問題,東邊是朝鮮半島,但截至目前還是處於可控範圍內。
卡達半島電視臺稱,中國穩步擴大自身在亞太乃至更廣闊領域的影響力。華盛頓的變化無常讓北京的魅力攻勢變得更容易,中國甚至籠絡到菲律賓這樣的美國親密盟友。過去一年來,特朗普政府的攻擊性言論不斷升級,中國則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扮演了更平衡的角色。“即便今後不會迎來中國一家獨大的新時代,但後美國秩序還是一天天變得更加明晰起來”。
中國應對周邊局勢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香港“亞洲時報線上”25日以“2017:亞洲空中力量年”為題稱,中國空軍今年多次飛越第一島鏈,並繞臺灣飛行。這樣的飛行現在已經常態化。臺灣對大陸實力的提升想必最有感觸。臺灣TVBS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日前在北京參加座談會時表示,兩岸統一大勢已定,臺灣遲早得和大陸攜手同行。希望過程儘量平順,少些折騰。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李珍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魏輝 甄翔 王偉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