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張東平:專治電梯病 一聽一摸手到病除

2017-11-15 23: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梯檢驗研究一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張東平。(台灣網 王文英攝)

  台灣網11月15日重慶訊 (記者 王文英)電梯是現代社會千家萬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關係出門第一步和回家最後一步的安全。在我國重慶市有這樣一位靠著“一聽一摸”就能準確判斷電梯故障並精準更換零件的“神人”,他就是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梯檢驗研究一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張東平。

  張東平,男,196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同年參加工作,2010年至今,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質檢總局科研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一項、重慶市品質技術監督局科研項目4項、編制的地方標準6個、獲得發明專利一項。其中,重慶市電梯安全運作保障條件與應急救援對策研究獲首屆重慶市安全生産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花錢“摳門”,卻能把事情辦好

  據了解,重慶近年來改造的913台老舊電梯,其中超過400台由張東平和他的團隊提供技術支援。改造老舊電梯,難的不是改造技術,而是如何少花錢。張東平對記者説,重慶市需要改造的老舊電梯,往往位於老舊居民小區。這些小區大多沒有大修基金,住戶大多是老年人或者外來租賃戶,只有讓他們儘量少出錢,電梯改造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既要確保電梯改造的品質和安全性能,又要少花錢,怎麼辦?張東平主張不要動不動就整體更換部件,要找準問題所在,能夠修的儘量修,實在不能修的,也儘量更換小零件。

  2013年,渝北瓊海花園被納入老舊電梯改造範圍。歡喜之餘,住戶卻發現電梯改造的成本難以讓人承受,總成本近20萬元。業主、主管部門和電梯改造單位幾方爭執不下,作為權威第三方技術代表的張東平此時“出馬”。

  經過仔細觀察和分析,張東平給出“診斷”意見:不需要整體更換控制櫃,只需要更換控制櫃中的感應器和接觸器兩個關鍵部件。這樣一來,改造成本驟然縮減到不足5萬元,攤派下來,籌資的難度小了很多。

  但這算不算偷工減料?安全有沒有保證?帶著疑惑,大家按照張東平的要求更換了配件,電梯此前停靠不準確、搖晃的故障立即消除,而且至今沒有“再犯”。

  一聽一摸,專治電梯各種“疑難雜症”

  花錢“摳門”,卻能把事情辦好,張東平是怎麼做到的?

  “關鍵在於找準‘病因’。”他説。為了準確地找到電梯“病因”,從業近20年來,張東平練就了兩套功夫:一是聽,二是摸。

  聽,是判斷電梯故障的常規方法之一。一般水準的技術工人,大多能用耳朵判斷電梯的曳引機和軸承是否缺油,缺到什麼程度。但張東平能聽到的,遠不止這些,蝸輪蝸桿是否缺油,是否缺齒,甚至制動器為啥“剎不住”這樣的“疑難雜症”,他都能通過聽來診斷。

  摸,即用手摸或用背靠運作中的電梯轎廂。據介紹,電梯的啟動和制動,都會帶來水準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震動。一般人的感覺,是轎廂在不同程度地搖晃,但張東平覺察到的情況,要豐富和細膩得多。他能將搖晃的幅度劃分成若干個檔次,以此判斷哪些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哪些會導致乘客不適,再據此提出整改建議。

  “排查故障,最直觀的方法是依次拆卸零件,但費時費力;而憑藉經驗去看、聽和觸摸,直觀地尋找故障,時間和成本上至少節省70%。”張東平説,他對於電梯故障靈敏的“知覺”,源於行業的師承、同事的交流,更來自於自己的揣摩和總結。

  未來要珍惜工匠名譽、努力發揚和傳承工匠精神

  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如今已是中心主任的張東平説,首先,會倍加珍惜工匠名譽、努力發揚和傳承工匠精神,無愧於工匠稱號,而他對工匠精神的定義就是具有專業的態度,專注的精神,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其次,在實際工作中將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思考和行動將電梯檢驗技能培養、電梯安全技術研發、行業標準的制修訂、電梯公共安全宣傳等方面繼續發揮自己的應有的作用。

  第三,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標準決定品質,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品質,只有高標準才有高品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廣大百姓對電梯安全運作的高度關注,各級政府對電梯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質檢工匠首先不僅自己要以身作則,更要帶領所屬團隊要在檢驗工作標準的執行和檢驗技能上追求極致。第四,要在實際工作的推進上專注用心,並且在工作落實上注重實效。從現實情況看,我們現在面臨工作的實際效果與廣大百姓對電梯檢驗工作的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要發現和解決這些問題幹和不幹肯定大不一樣,專不專注、用不用心也大不一樣。為此,需要我們站在用戶角度去分析存在原因,從檢驗手段的創新、檢驗技能提升、科技興檢、人才興檢等方面去提高檢驗能力和水準更好的服務於社會經濟。(完)

  張東平接受記者採訪現場。(台灣網 王文英攝)

  張東平在進行電梯故障檢測與維修。(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供圖 台灣網發)

  張東平在進行電梯故障檢測與維修。(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供圖 台灣網發)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