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禍”不斷 美海軍出整改方案抓基本素養
美國軍艦今年在亞太海域發生多起重大安全事故,主要原因都是“人禍”,促使海軍高層下決心整改。
一份即將發佈的報告顯示,整改內容包括狠抓基本軍事素養,整頓風氣,避免“過度操勞”。
【太平洋艦隊不“太平”】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今年頗不“太平”,下屬的第三和第七艦隊軍艦發生多起安全事故,包括兩起傷亡嚴重的重大事故。
1月31日,第七艦隊“安蒂塔姆”號導彈巡洋艦在日本橫須賀港附近海域觸礁,約4200升液壓油泄漏,造成環境污染。
5月9日,第三艦隊“張伯倫湖”號導彈巡洋艦在韓國鬱陵島附近公海與一艘韓國漁船相撞,未造成人員傷亡。
6月17日,第七艦隊“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在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相撞,導致美軍7名水兵喪生,艦長等3人受傷。
8月21日淩晨,第七艦隊“約翰 S 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海域與一艘懸挂賴比瑞亞國旗的油輪相撞,10名士兵死亡,5人受傷,成為2000年“科爾”號驅逐艦遇襲以來美艦死亡人數最多的單起事件。
短時間內發生多起事故,震動了美國政界和軍界高層,包括第七艦隊司令在內的一批高級軍官遭撤職,國會也傳喚海軍領導層官員接受質詢。
【過度自信的“二把刀”】
美國海軍1日發佈調查報告,認定上述事故都由人為疏失所致,完全可以避免。
就“麥凱恩”號和“菲茨傑拉德”號嚴重事故,報告指出,從指揮官至普通水兵都對事故負有責任,原因包括訓練不足、麻痹大意、指揮不力。
報告説,在“菲茨傑拉德”號撞船事件中,負責瞭望哨的艦員沒有遵循基本程式,“更重要的是”,指揮人員也沒有遵循防撞規程。
“麥凱恩”號事故“主要原因為自滿、過度自信、未遵守程式”。報告指出,“艦員對軍艦指揮控制操作臺的熟悉程度不達標,是導致碰撞的一項主要因素”,也就是説,沒人知道如何正確操作。而且,艦長不聽多名副手勸告,沒有及時安排瞭望哨以確保航行安全。
美國海軍定於華盛頓時間2日發佈整改措施報告。這份報告由海軍作戰部長約翰 理查森責成分管大西洋海域的艦隊司令部司令菲利普 戴維森主持制定。
美聯社1日根據提前獲得的報告報道,整改措施有大約60條,分為5個主要方面,涉及基本技能、團隊協作、作訓安全、評估程式和作訓風氣。具體而言,要強化瞭望人員的資質,提高艦員的駕駛、導航技能,包括加強對雷達、操船、通信及其他高技術裝備使用能力的訓練。
戴維森在報告中説,上述事故中得出的經驗教訓也適用於美軍其他艦隊。他建議任命一名高級官員,監管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
【美艦疲於奔命卻硬撐】
這份報告承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艦隊任務壓力大,從而導致艦員訓練和休息不足。
為應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以及執行所謂“維護航行自由”任務,美軍艦隊近年來在亞太地區疲於奔命。
報告稱,由於軍費預算緊張,在亞太海域“提供兵力以滿足全部需求的能力受到並將繼續受到限制”。
報告指出,艦隊在該地區的任務強度與日俱增,但所謂“能做”風氣仍然盛行,艦長不聽下屬的意見,堅持冒險從事。“‘能做’從不意味著‘必須做’,所以我們必須繼續鼓勵艦長們,在預期收益與失敗的風險相當的時候,要承認風險(而不要去做)。”
針對艦員過度疲勞,報告提出多條應對措施,指出睡眠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報告説:“水兵們應該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必須在疲勞面前不硬撐,必須主動執行應對疲勞的計劃,並且與上級溝通。”(惠曉霜)(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