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黨的十九大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017-10-19 10:2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這是註定載入史冊的時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鄭重宣示。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高揚。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光明。

  一個重大判斷——“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出席十九大的上海市代表,乘坐“復興號”高鐵,只用了4個多小時就抵達了北京。

  不到一個月前,“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再次創造了領先世界的中國速度。

  “我見證了中國高鐵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十九大代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李萬君説。

  從“解放”蒸汽機車到“東風”型內燃機車,從“韶山”型電力機車到“和諧號”動車組,直到“復興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成就的一個縮影,也折射出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追求。

  方位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創造性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從那時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報告的一條主線,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成為引領共産黨人砥礪前行的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黃一兵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十八大以來,世界格局深刻調整,中國發展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黨必須回答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迎難而上,開拓進取。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作出有力回答——

  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這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十九大代表、中央團校教師萬資姿説。

  今天,習近平同志鄭重宣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五年砥礪奮進,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勵精圖治,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寧德市委書記隋軍説:“這五年,我們想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幹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統領下,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戰略佈局……

  “我們黨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著全黨的智慧,順應了人民的期盼,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開創新局面的重要指引,也必將引領中國人民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聽取報告後,走出人民大會堂,十九大代表姚眉平無比激動。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理論創新永無止境。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大寫在世界人民進步的歷史上,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追求,也一定能實現這樣的追求。”

  一個深刻認識——在“變”與“不變”的辯證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有“當代女愚公”之稱的貴州羅甸縣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代表曾用了13年時間,帶領村民在大山肚子裏“刨”出一條通往外界的隧道。

  “隧道修通了,但只是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第一步。發展村裏經濟、提高村民收入還要多想辦法,這一點也不比當初開山挖隧道輕鬆。”鄧迎香説。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把握好“變”與“不變”辯證關係,中國發展路徑更加清晰、更加光明。

  變化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

  從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歷史性變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重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出臺更多重大舉措,推出更多有力措施,做出更大努力,滿足人民更多層次、更高水準的需求,解決好區域、城鄉、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國網遼寧電力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譚洪恩代表説。

  不變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

  從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坐標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我國雖然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發展品質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準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

  從中國在世界所處的空間坐標看,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我國每人平均GDP雖然已經超過8000美元,但僅相當於美、德、日等發達國家上世紀70年代末的水準,勞動生産率水準也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四成左右……

  兩個“沒有變”指明瞭我們前進的方向。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十九大代表、山東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表示,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係,我們既要保持理論自信,也要堅持戰略定力,確保“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一個光明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我們相信黨的十九大必將邁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步。”10月18日,黨代表通道上,面對中外媒體,曾邁步太空的航太員景海鵬代表豪邁而自信。

  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從積貧積弱的頹勢中起步,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為肩負的光榮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中國的改革開放沒有止步,積累了獨特的經驗。”來華四年多,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見證了中國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

  他熱切期待著十九大後中國經濟改革能繼續獲得新動力,因為這不僅事關中國經濟前途,也與全球經濟命運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在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兩個目標提前實現的基礎上,我們黨又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從現在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這一關鍵時期即將到來之際,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就意味著,我們黨原來提出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將提前15年完成。新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後,中國將真正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來自北京建工集團的譚雙劍代表興奮地説,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如今美好夢想有了新的圖景。

  實現新的圖景,需要新的奮鬥。

  在騰格裏沙漠南緣,有一個叫黃花灘的地方。這塊佔地280平方公里的戈壁灘地昔日荒草稀零,現如今卻成為扶貧搬遷移民致富的新家園,一排排日光溫室,像一座座沙舟,整齊排布。

  十九大代表、甘肅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産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方式與眾不同。別人是“帶”字優先,他是“逼”字當頭,逼村民,更逼自己。

  在胡中山的“精打細算”下,如今的黃花灘村已發展養殖暖棚2720座、日光溫室176畝、經濟林600多畝,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

  從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堅持新發展理念到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九大代表、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説:“在新時代怎麼幹?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十四個‘堅持’,作為最基層的一名黨代表,這些基本方略就是我們今後各項工作的方向。特別是我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解,就是建設好美麗的曾記畔。”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應對複雜環境……離宏偉目標越近,越是充滿了艱難險阻;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必須不斷攻克新的問題和難關。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一個有著89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一個領導著13億多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黨,要怎樣保持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夯實執政基礎、提升執政能力?

  “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十九大報告作出莊嚴宣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仍然在路上。隨著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深入,我們黨一定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十九大代表、江西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説。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

  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必將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記者陳曉虎、陳二厚、趙超、林暉、王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