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話在這一刻變成現實,“中國製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印。幾十年前,當化學家歐陽自遠拿到美國贈送給中國的0.5克月球岩石樣品時,小心翼翼又激動不已,像是捧著唐僧從西天取回的無價真經。而現在,整個月球向中國人打開了大門,它的品質超過了7000億億噸。
“登月同我們有什麼關係?”在幾乎所有電視、網路直播的現場互動中,問得最多的,還是這個老問題。
無論是出於個人的好奇,還是體現對公共財政支出的監督,人們都有資格有此一問。畢竟,對於社保、醫保標準都還不高的普通中國人來講,探月工程的投入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你要做的這些有什麼用?”即使是在財力雄厚的歐美,幾十年的科學生涯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同樣無數次地被這樣問起。他事後的總結,很是耐人尋味:“我有一個‘理論’,絕對正確,可以告訴大家。在加速器實驗的發展史上,過去50年裏面,儘管我們為了獲得經費,要寫一個申請報告書,設定一個目標,説服政府的人投錢做加速器實驗,可是往往實際的發現跟原來的目標根本沒有關係。”
丁肇中説的是實話。
開發利用月球礦産、能源資源,開發超高真空、弱重力、無磁場的特殊環境,建設更遙遠空間探測的前哨站與轉机站……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標,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網際網路據説就是阿波羅登月的副産品,因為科學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電腦聯接起來,共用資訊。核磁共振、鐳射通訊、液晶電視和我們如今須臾不能離身的手機,也都是從載人登月的需求拉動中找到了突破的動力。而這一切,自然都沒有寫進阿波羅計劃的立項報告,作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據。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道管理學考題:在重要而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四類事情中,應該優先處理哪一類?人們通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重要而緊急的事,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需要最為認真地對待。因為它的名字叫戰略佈局。
曼哈頓計劃、阿波羅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863工程、載人航太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屬於事關長遠的戰略計劃。它們的意義,儘管最終會關涉未來的日常生活,卻很難用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形容。也因為它們常常需要耗時數年乃至十數年才能見到成效,任何短視的考量,都可能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記得上世紀末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之初,中國要不要承擔人類基因測序1%的任務,我們有過不小的猶豫。即使這一任務完成之後,也在科學界內部引發了不少爭議。在當時條件下,大多數人覺得基因測序屬於投入巨大卻難有産出的公益基礎研究,中國人幹這活兒是當冤大頭。正因如此,擔此大任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業內備受排擠,直到今天還有些抬不起頭來。
事實是,隨著基因研究向前推進,全測序成為基因工程必不可少的大數據基礎,誰能形成規模處理和分析能力,誰就可能佔領這一領域的制高點。而在實際應用層面,對唐氏綜合徵、宮頸癌、兒童耳聾等常見遺傳疾病的防治,基因測序更是堪稱簡捷價廉、標本兼治。如果當年我們屈從於“有什麼用”的逼問,放棄打持久戰的努力,今天在這一戰略新興領域,中國人又會落後至少10年。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創新戰略的基本原則,但它絕不是面對機遇無所作為的藉口。看準大方向,及時佈局,伏設奇兵,敢於投入,敢於拼搏,敢於堅持,敢於勝利,這才是戰略家的氣魄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