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013年12月03日 18:2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李克強通報有關情況 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出席

  中共中央11月22日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今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座談會。李克強通報了今年經濟工作有關情況,介紹了中共中央關於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考慮。

  座談會上,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無黨派人士代表郝如玉先後發言。他們贊同中共中央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和明年經濟工作的考慮,並就提高經濟發展品質、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利用、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建立生態保護新機制、完善災害應急制度、促進經濟開放合作能力、推動兩岸人文交流合作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他表示,大家圍繞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就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吸納。

  習近平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文件起草過程中,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也當面聽取了大家意見,同志們為制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迅速行動,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就貫徹落實改革舉措建言獻策,充分體現了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産黨親密合作的政治態度。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指出,一年來,我們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加強和改善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在國內經濟發展一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我們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加強預調微調,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中央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狠抓落實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實屬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習近平強調,今年以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發揮各自優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深入基層一線,查實情、聽實話,提出各類意見和建議100多件,在幫助中共中央決策施政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看到形勢總體好的一面,也要看到明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環境仍不容樂觀。我們要堅定信心,增強憂患意識,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既要從長計議、總體謀劃,又要立足當前、突出重點,有序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改善經濟迴圈和運作品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習近平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同時要以改革統領全局,把改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既要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創造必要環境和條件;又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促民生改善。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要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個方面乃至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希望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認真學習領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所聯繫成員和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和明年經濟社會運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理解改革、支援改革、參與改革上來,為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馬凱、王滬寧、栗戰書、楊晶、令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

  出席座談會的黨外人士還有羅富和、齊續春、陳曉光、馬培華和蔣作君、邵鴻、修福金、徐輝、辜勝阻、何維、楊邦傑、賴明、黃志賢、林毅夫、劉桓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