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內地正推進信訪改革:已取消排名通報制度

2013年11月11日 09:4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信訪制度正在進行重大變革。新京報記者近日從權威部門獲悉,國家對各省市不再搞全國範圍的信訪排名、通報,有關部門確立了“把矛盾化解在當地”的新思路。

  始於2005年的信訪排名制度,因為與地方黨政領導升遷直接掛鉤,造成地方信訪壓力很大,被指導致各地信訪部門不惜採取各種手段“截訪”,甚至雇傭“黑保安”,設置“黑監獄”,發生惡性事件。

  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央與地方、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點對點”通報制度,並通過信訪約談制度對地方工作進行監督。

  受訪專家表示,這種做法將抑制攔訪、截訪等問題,並建議一直推行到縣級政府。

  段鋒(化名)最近感覺工作壓力小了很多。他是西部某省信訪局副局長,讓他感覺輕鬆的是,目前國家取消信訪排名通報制度在全國鋪開,他不用再擔心“非正常陳情”數字影響政績。

  而且,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該省也取消了對地市州的信訪排名,他們開始把主要精力用在處理發生在當地的信訪案件,而不是組織人手到北京“截訪”。

  新京報記者獲悉,一場以取消信訪排名為標誌的信訪改革,正在悄然推進。其力度影響程度,不亞於勞教制度的廢除。

  “排名”異化,各地截訪花樣頻出

  信訪指標成考核壓力,陳情者被毆屢有發生,甚至出現專業黑保安

  “信訪排名”制度始於2005年1月,措辭嚴厲的《信訪條例》修訂完成,並從當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據這部《信訪條例》的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通報。

  一名基層信訪工作人員曾對媒體記者説,上述“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通報”的規定,最終演變為“以排名的形式通報”。

  從此,國家信訪部門每月會對各省(市、區)“非正常陳情”人次數進行排名,各省市信訪部門也會對各地市排名,直至縣市及鄉鎮政府。

  由於信訪案件多發于基層,縣市級及鄉鎮政府的信訪工作,隨即成為對當地黨政幹部政績考核的指標之一。

  這一指標又逐步演化為:各級黨政領導成為信訪責任人,其管轄的轄區內訪民進京陳情次數與黨政領導的升遷直接掛鉤。

  各地對此出臺了詳細的評分體系。

  以“陳情媽媽”唐慧所在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為例,據《南方都市報》報

  道,該地對鄉鎮政府信訪考核實行“百分制”,其中“減少越級陳情量”一項就佔50分。在中央大型會議等“特別防護期”,如發生進京非正常陳情,要扣分。如果接到信訪部門通知,相關單位沒有在24小時內趕到北京的,也要扣分。這些都關係到鎮政府工作的年終考核。

  異化的“信訪排名”給當地黨政官員帶來壓力,他們想方設法減少“非正常陳情”。“陳情者”被毆打、被非法拘禁等,屢有發生,甚至出現了一批專門替地方截訪的“黑保安”。

  2012年12月,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迪溝鎮村民,因煤礦採空區賠償款和佔地等問題赴京陳情。該鎮政府接訪人員委託社會閒雜人員接回陳情村民。返回途中,受委託的閒雜人員與村民發生爭執,村民被打致昏迷。

  還有人因為陳情而被勞教。2011年4月,遼寧省營口市一名年逾八十的老人劉春山因39次進京陳情被以擾亂管理秩序為名勞教1年半。湖南唐慧因為對女兒遭強姦一案判罰不滿,多次陳情,2012年8月2日被處以勞教一年半。

  “截訪”耗費了地方政府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據媒體報道,近六七年以來,湖南基層政府花在唐慧一個人身上的公共財政已達上百萬元。

  政界學界呼籲取消信訪排名

  長沙副市長稱對非正常陳情不能“一接了事”,遼寧基層信訪工作人員稱“排名”讓基層政府“兩難”

  近年來,社會各界關於取消信訪排名的呼聲一直不斷。一些地方的黨政負責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建議,明令禁止地方政府採取任何措施圍堵、攔截群眾陳情,並逐步取消針對地方政府的信訪考核制度。

  何寄華告訴媒體記者,對進京非正常陳情群眾不能通知各地政府“一接了事”,而應該依法引導群眾自行返回當地,對於群眾在京涉訪違法犯罪行為,應由北京公安機關按照屬地原則,就地依法處理。

  遼寧一名基層信訪局的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信訪制度本身為老百姓提供了一種救濟渠道,但指標化容易引起基層政府和個別訪民的‘雙重越位’。”

  他解釋説,基層政府截訪,而個別訪民摸透了地方政府害怕進京陳情的心理,頻頻越級陳情,明明已經拿到了合理補償,卻要求不切實際的鉅額補償。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這讓基層政府處於“兩難”境地。

  實際上,早在2004年下半年,研究者已經預判到“信訪排名”後可能産生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長期關注信訪制度。他撰文稱,搞信訪排名,“地方政府為了息訪,對於信訪公民不是收買或欺騙,就是打擊迫害,從而誘發更多的信訪案件。”

  于建嶸告訴新京報記者,“信訪排名”制度的設計初衷是要通過排名、通報制度約束地方政府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但近年來處於中國社會轉型期,這個階段社會各類矛盾凸顯,信訪案件數量上升是一個客觀現實。

  “制度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地方政府很可能在轉型期壓力過大的問題。”于建嶸認為。

  “減少對地方黨政領導的壓力,不按信訪量給各地排名,取消信訪責任追究制,不要求地方政府來京接訪。”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説,在當前攔訪截訪頻發的時期,取消排名通報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十八大後,我國已經開始在部分省市進行取消排名的試點。從今年3月開始,部分省市沒有收到國家信訪局關於各省“非正常陳情”人次數的排名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珩澤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珩澤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