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進入了‘三中全會時間’”。此時此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在召開。世界的目光、13億人的關注,紛紛聚焦于這次“值得期待的關鍵性會議”。無數的人們禁不住暢想:在改革之路上行進了35年的中國,將如何開啟新的進發?創造了發展奇跡的中國人,又將再續怎樣的光榮與夢想?
35年前的那個歲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帶著對“開除球籍”的憂思,懷著對“中興偉業”的熱望,我們黨毅然推開了改革開放之門,一場新的偉大革命自此激蕩神州,一個國家的命運由此深刻改寫。35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增長了142倍,城鎮居民收入增加了71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了59倍。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多少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願景化為了現實,多少普通人贏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這一切,連國際觀察家們也不免慨嘆,“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調整和適應,也很少有民族有它這樣的事業心和雄心壯志”。
今天的中國,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改革開放將中國推送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耀眼光環下,我們深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何等艱難,深知“攻堅期和深水區”何其紛繁複雜。
中國經濟巨輪如何擺脫粗放投入的動力依賴,換裝創新驅動的新引擎?政府部門怎樣突破利益藩籬、剝離權力依戀,讓“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得益彰,激發更蓬勃的經濟內生動力?社會建設何以順應民生新期盼,在公平正義的平臺上,生長更澎湃的社會創造活力?執政黨如何自我凈化、自我完善,實現治國理政能力的新提升?在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之和還要多的國家,在一個急劇轉型、矛盾疊加的社會,在一個日新月異、激烈競爭的世界,我們邁向巔峰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背負風險乃至危機的艱險攀爬。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處在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瞻前顧後、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只有迎難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風光無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開創發展新局面,就必須實現改革新突破。發展的新起點,改革的新課題,社會的新期待,要求我們更加煥發改革的決心與勇氣,永不放鬆那麼一股子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下好改革一盤棋;更加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凝聚起13億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薄力量。
“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回首35年改革歷程,無論是在春寒料峭中推廣聯産承包,還是深圳特區奮力“殺出一條血路”,或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曲折的形成與完善過程,改革之路從無坦途,中國震撼世界的每一次前行,無不得益於攻堅克難,無不功成于化危為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現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在改革新征程上彰顯勇毅之氣、積聚篤行之功,同心協力、鍥而不捨地前進,我們就一定能跑好現代化“接力賽”中屬於自己的這一棒,為中國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0日 01 版)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