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專家:一些國有企業壟斷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2013年11月08日 06:24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歷了從放權讓利、探索兩權分離,至明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向,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新體制的重大變革。然而,當前國有企業仍面臨著體制機制、管理結構以及歷史遺留等諸多問題。伴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日期的臨近,國企改革是否會納入三中全會的議事日程,國企改革究竟應該怎麼改?為此,人民網邀請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就國企改革這一話題進行探討。

    在談到現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哪些問題時,高明華表示,目前國有企業改革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一刀切,在這個點上,中國的國有企業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有企業主要集中于公益性國有企業,而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分佈在各個領域,既有競爭性領域,也有公共性領域,也有壟斷性領域,這些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不應該相同的。但是目前為止,我們在這些方面並沒有區別對待,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朝著一個方向來改革,那就是市場化。換句話説,在某些領域,不該市場化的存在著過度市場化的現象,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公益性國有企業方面。很多國有企業尤其是公益性國有企業,包括教育,包括公交,包括電力、電信,還有一些公益性比較強的一些行業,在市場化這些方面走得有點遠。西方國家在這些方面基本是國有來經營,它的目標就是公共績效,而我們則過多追求利潤,造成很多不必要發生的結果。比如偏遠的地方沒有公交,價格漲得過快,老百姓乘不起車,看不起病,在這些方面應該反思。

    高明華稱,但是有些行業應該市場化的,而卻市場化程度還不夠,比如一些電信、金融領域,西方國家基本是放開的,但是我們沒有放開。以電信為例,電信這個行業,過去被認為是自然壟斷行業,自然壟斷行業是國家來經營的,因為那個時候都是有線的,按照自然壟斷的規律,它應該由國家來經營,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個有線已經改為無線或者光纖通訊,競爭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了。中國目前電信行業基本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家壟斷,民營企業是不允許進入的,就造成了幾家企業價格偏高,比西方國家電信的價格還要高,老百姓損失得比較多。在某種程度上來説,這些應當市場化沒有市場化,或者市場化程度不夠的企業,搶佔了國民的一些財富,也就是説從民眾的口袋裏拿走一部分收入,這樣的結果,百姓是很反感的,這可以説也是目前造成收入差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高明華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基於目前的現實,應該是分類的改革。根據我們今年剛剛做的統計,在2314家上市公司當中有42%是國有,國有儘管比例在下降,但是仍然佔據主體,如果從資産來算,從收入來算,它仍然是超過一半的。中國的國有企業是無所不在。如果我們不能夠分類改革的話,那麼改革的某些方面就會偏離這個方向,就不能反映國有企業的本質所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