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西安文物局回應不拆除古建築 興教寺申請退出申遺

2013年04月12日 15:20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兩天在網路上可以看到這樣一些標題,比如説"大師兄,師傅攤上大事了。""悟空出來救師傅""悟空都救不了師傅了",儘管語氣是調侃式的,討論的內容卻是沉重的。據稱,西安興教寺寺內部分建築正面臨著大規模拆除的命運,拆除的原因,當地給出的理由是出於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需要。

  事件之所有受關注,是因為興教寺埋著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靈骨。4月10日晚,曾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扮演唐僧大弟子的六小齡童第一個站了出來。

  六小齡童的微博上寫道:"埋有玄奘大師靈骨的西安興教寺正面臨大規模拆遷,當地政府給出的拆遷原因是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需要,據説是投資建設"興教寺佛教文化旅遊景區建設項目",我的佛友寬池法師作為寺院住持阻止無效,網民們都在呼籲我給予關注,事關重大,我作為一個演員真誠地希望國家宗教局等有關機構及領導出面協調。

  "大師兄"的這條微博瀏覽量超過3千萬次,評論超過3萬次,轉發逾15萬次。有媒體質問,申遺為何挖祖墳?拆西安興教寺就是文化犯罪。千年古剎"唐僧寺"面臨拆遷:申遺還是毀遺?

  2012年7月,陜西省確定5處8個點列入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名單,包括興教寺塔在內。按照"需要",除了興教寺塔以外,寺廟裏的其他建築都要面臨被拆遷的命運。到底是誰將興教寺推向了申遺之路?興教寺到底要拆遷哪些部分,是網上所傳説的文物嗎?中國之聲記者獨家採訪到了申遺文本編制總設計人陳同濱教授。

  陳同濱:興教寺在環境準則難度上比較大,這是我的觀點,但是申不申遺是要徵求意見的,寬池法師是在現場簽了一些東西,到接下來就和政府有一個座談,那個座談寬池沒在,是大雁塔的主持在,討論到興教寺的時候我就説這個難度比較大,需要重新考慮,然後大雁塔的主持,大家叫大和尚,提出來説,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爭取這個機會,要申遺。

  如果按照申遺方案進行,目前,興教寺三分之二的建築將要被拆除。西安市長安區民宗局文物管理科科長趙曉寧説,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是興教寺塔,也就是院內埋葬玄奘及兩個徒弟的三座塔。為配合申遺,已經對這三座塔進行了整修和很好的保護。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僧社、齋堂並不能算做文物。評估申遺的專家認為這些現代建築影響了寺廟的整體風格,拆掉它們是為了保障申遺順利進行。

  趙曉寧:首先給你肯定,要拆的這部分絕對不是文物。北京的申遺專家,實際看了以後認為他們這幾個建築都不符合申遺的要求,要拆的這幾個建築都離塔太近了,那個齋堂倒是遠,但是專家看了以後認為那個體量太大,是個兩層樓,和整個寺院的格局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建議把那個也拆掉。

  記者昨天在興教寺看到,寺外的綠化和道路整修工作正在進行。寺內的拆遷還沒有開始。按照申遺管理規劃,目前興教寺三分之二的建築將要被拆除,包括寺院僧人生活區的僧寮、齋堂、方丈樓等。西安興教寺宏聞法師説,許多居士和僧眾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申遺",只聽説是要拆廟。他擔心拆除以後只能做一些日常的功課,而不能做一些大型的法會。西安興教寺主持寬池法師則表示,他們對申遺一向是支援的,但如果要拆除寺廟的建築,他們決定申請退出申遺。

  寬池:我們在之前也向政府提出過,可是沒有湊效,我們這一次再次提出。

  記者:咱們這次要堅定退出申遺了?

  寬池:對,我們在不拆除寺廟房屋的情況下全力以赴支援申遺,如果拆除,我們都沒有地方住,沒有地方吃,我們怎麼申遺。

  昨天(11日)下午,興教寺計劃將退出申遺的報告遞交西安長安區文物部門。申遺還有路可退嗎?絲路申遺申報文本編制總負責人陳同濱介紹,《絲綢之路申遺》的文本已在今年1月27日遞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之路渺茫。

  城市規劃專家介紹,興教寺的命運不是孤立的典型,據統計,截至2012年,中國已成為唯一連續十年"申遺"成功的國家,居世界第三位。而近年來中國各地對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和開發,結果卻難以令人滿意。為此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傅崇蘭建議,文物擴展出來的、新的人文空間也要注重保護。

  傅崇蘭:他們不能説在所有這些東西都消失的情況存在一個東西下去申遺。那就沒有事件的延續,沒有廊道沒有景觀沿線,它就沒有歷史的文脈。

  "唐僧寺"因塔而建,真的要因塔而拆嗎?截止記者發稿時候,國家宗教局發表了官方回應,已經注意到媒體相關報道,並要求陜西省宗教局實地調查了解情況,協調當地有關部門聽取包括佛教界在內的各方意見,依照相關法規和政策規定妥善處理。有關此事進展,中國之聲也將持續關注。(記者李贏 雷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