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多景區迎來新一輪漲價潮 瘦西湖最高漲幅達100%

2012年09月26日 09:48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國慶和中秋“喜相逢”,8天長假被網友稱為“超級黃金周”。尤其是隨著國務院正式同意《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各省市自治區也紛紛于近日出臺了該《方案》的實施細則。

  不管是公眾還是一些旅遊企業,都把其視為今年國慶黃金周的最大利好消息。

  然而,黃金周還沒到,卻已經傳出國內部分旅遊景點跟風漲價的消息,這無疑給那些正計劃出行的遊客心頭增添了一絲陰影。四川省發改委將峨眉山景區門票調整為旺季185元,淡季110元,漲幅在18%至23%左右。而今年調價的瘦西湖景區,門票價格最高漲幅達到了100%。

  據了解,以三年為一週期的“限漲令”,原本是為了控制景區門票價格過快上漲,但在實際執行中,卻異化成了“漲價令”。今年又逢“解禁年”,不少景區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推出調價方案,當然毫無例外均是上漲價格,而且幅度還不小,從20%至100%不等。

  但即便如此,景區還聲稱價格不高,顯然門票價格是漲不到頭的。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30家5A級景區中接近一半門票價格過百元,其中超過一成門票價格在200元以上。昂貴的門票已成為廣大遊客不可承受之重,增加了公眾出行旅遊的經濟負擔。而遊客卻越來越玩不起、看不起風景了。

  即便國家發改委三番五次發佈“限漲令”,仍舊抑制不住漲價的衝動。

  之所以會有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對旅遊經濟的認識不夠深入,對發展旅遊目光短淺。很多地方政府將發展旅遊經濟列入規劃之中,美其名曰環保經濟、可持續發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表面上看是非常重視旅遊經濟開發,但具體落實下去之後,總有一些地方會異化成“門票經濟”。

  景區對門票收入的依賴過重,不僅反映在門票價格畸高上,門票收入佔總收入之比過高也體現了這一問題。比如峨眉山景區上市15年後,其門票和索道收入依然佔到公司總收入的63%左右,而賓館酒店服務收入僅佔到23% 。

  旅遊經濟被稱為綠色經濟、朝陽産業,但要培育出一個成熟、健康的旅遊市場卻並非易事。它除了需要具備核心的旅遊産品,還必須包括對旅遊産品合理的定價、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服務理念等等。

  同為5A級景區的西湖自2003年推行免票模式,不但盈利沒有下降,反而促進了景區周邊所有商戶的發展。

  過去近十年裏,西湖相繼取消130多個景點的門票,佔景點總數的70%以上,免費開放的景區面積達到2000多公頃。西湖免票後遊客大量增加,遊人逗留時間延長,帶動了周邊餐飲、旅館、零售等多個行業的效益提升,到2011年,杭州市旅遊總收入已達到1191億元,是2003年的近4倍。兩種模式的差異對比,哪種更利於長遠發展,顯然毋庸諱言。

  現在多數地方政府和景區景點,只習慣於把目光盯在門票上面,一葉障目而不見其他,只願在門票上打主意,做文章。“門票經濟”加重旅遊支出負擔,迫使遊客減少停留時間和其他支出。

  很明顯,這既無益於當地旅遊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於培育出一個成熟、健康的旅遊市場。很多遊客反而因為一漲再漲的景點門票而不得不放棄了把其作為自己的旅遊目的地的想法,如此一來,想多掙的錢沒有掙到,本該掙到的錢也掙不到了。

  從根本上打破景區的門票依賴症需要轉變旅遊的發展模式。旅遊發展應實現從觀光型到生態、休閒型的轉變;並加大對旅遊産品開發的創新力度,吸引更多遊客。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擴展旅遊産業鏈,充分發揮旅遊産業鏈的後期效益。

  這樣的旅遊經濟,才可稱之為綠色經濟、朝陽産業。(記者 戴明陽)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