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企的黨員找到家
李峰是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北京現代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汽車企業,中韓合資比例各佔一半。這家公司成立之初只有76名黨員,如今已增加到1260多名。公司黨委提出,優秀員工不一定是中共黨員,但中共黨員一定要爭當優秀員工。他們還給韓方員工每人發了一本中共黨章。李峰説:黨委是中方在企業中最強大的組織形式。幫助外籍員工了解中國共産黨,有助於讓他們領悟到,想在中國做好企業,應當如何與黨組織的政治資源對接。
外企裏的黨員們,用“找到了家”來形容黨組織的溫暖:黨員通過組織活動聚在一起,學習黨的各項重大政策,與黨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讓原有的黨員不脫離黨組織,讓很多隱形黨員和“口袋黨員”亮明身份,重獲歸屬感;使黨的思想、黨的先進性力量佔領年輕人群體,減少80後、90後知識精英對黨組織的疏離和隔閡;消解投資方對黨組織認識上的隔閡和誤區。
外企黨組織還活躍了企業文化,豐富了職工生活。阿爾卡特、朗訊和上海貝爾等公司黨支部就組織黨員參加週末植樹和捐助農村學校活動等公益活動;在勞資糾紛、員工福利保障等方面,外企的基層黨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當公司與員工出現勞資矛盾時,既維護資方的應得利益,又為企業職工爭取合法利益的最大化,最終達到“雙贏”的滿意結果。
黨支部得到外方認可
外企中的基層黨組織從無到有,並日漸壯大,不僅得到廣大黨員和企業員工的支援和擁護,也得到了外方投資管理者的了解和認可。今後,外企裏的黨支部還將不斷發展壯大,外企裏的黨員們,將和全國8000多萬名黨員一起,始終走在改革和發展的前列,保持其永不褪色的先進性。
外資企業的黨建工作不同於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一方面外企員工流動比較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和經營都由外籍人員負責,因而黨支部工作存在相當的難度。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大量“單位人”成為“社會人”,“兩新”組織迅猛成長。面對新形勢,如何為黨的建設注入強大生機和旺盛活力,也為多元社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保證?事實證明,在這些經濟社會發展最為活躍的細胞裏,黨組織依然是大有作為的“戰鬥堡壘”。
新詞
“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簡稱。新經濟組織,是指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個體工商戶、混合所有制經濟組織等各類非國有集體獨資的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是指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統稱。
隱形黨員:指某地的流出黨員未到流入地報到,將黨員身份隱藏起來,使流出地、流入地黨組織無法掌握其自然情況的黨員。
口袋黨員:黨員轉出組織關係後,手持組織關係介紹信,裝進口袋,自行留存,未到預轉入黨組織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