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大生源幹部子女佔近四成?被媒體斷章取義的研究報告

時間:2012-04-16 13: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寒門難出貴子,這是部分媒體在解讀權威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上一篇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

  該刊2012年第1期刊載的研究報告《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以下簡稱“《無聲的革命》”)顯示,北大幹部子女的比例從上世紀80年代的20%以上增至1997年的近40%,超過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子女,成為最大的生源來源。

  然而,當媒體紛紛以“北大學生中乾部子女比例20年來不斷攀升,遠超其他階層”為報道點時,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梁晨卻稱,媒體報道是斷章取義,“多數媒體沒有看過我們的論文,只是對論文進行片段式的解讀”。

  近年來,圍繞農家子弟是不是上名校難、精英教育是不是被社會上層家庭子女壟斷的話題,備受社會關注。這次圍繞北大生源有多少來自幹部家庭的爭論,以及引起的社會反響,折射出人們對上大學機會公平問題的關注度不減。

  “無聲的革命”:新中國成立後,越來越多的工農子女入大學

  1949年前,排名前10%的中國精英大學入學名額基本被社會中上層家庭子女壟斷。“1949年後,工農子女不僅在精英大學中佔據一定比例,甚至在某些省屬精英大學裏成為多數”。“這一看似悄然無聲的轉變,不僅是中國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更是中國社會意義深遠的一場革命。”

  梁晨等撰寫的這篇研究報告,源於一個這樣的機會:2003年,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根據各自檔案館所存的學生學籍卡,建立了本科生電子數據庫,兩校數據庫一共有約15萬名本科畢業生的資料。其中,北大數據庫有64510個個案,蘇州大學有86393個個案。這篇研究報告所依據的是兩校1952年至2002年間的數據。不過,兩校的學籍材料各有缺失,少數年份的數據付之闕如。

  33歲的梁晨,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獲得與社會分層,這個選題正是他的興趣所在。

  通觀全篇報告,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作者確實並非批評中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不公平,相反,文章在開篇就表示,1949年前,排名前10%的中國精英大學入學名額基本被社會中上層家庭子女壟斷,作為社會中下層的工農子女幾乎與其無緣。1949年後,工農子女不僅在精英大學學生中佔一定比例,甚至在某些省屬精英大學學生中成為多數。

  報告稱:“這一看似悄然無聲的轉變,不僅是中國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更是中國社會意義深遠的一場革命。”這一論斷,也是報告標題“無聲的革命”的由來。

  報告還稱,不僅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進入改革開放後,雖然中國社會階層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但到2002年前,北大和蘇大兩校的工農子女仍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比例。“這些學生來自非精英家庭,是中國教育領域內這場無聲革命的最大成果和集中體現”。

  作者在結論中甚至認為,中國精英教育領域內的這場重要改變,不僅相對於自身傳統是革命性的,而且與當下作為中國高教改革參照係的美國相比,也是成功的,“美國在促進生源多元化方面與中國比尚有差距”。

  所以,這篇研究報告確實不是像有關媒體所稱反映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不公平,而是為新中國成立後到21世紀初之間,中國在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上做的基於實證研究的辯護。

  那該如何理解報告中出現的“上世紀90年代後,北大學生中,幹部子女所佔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到1997年,該比例達到39.76%”等表述呢?何況,報告中還稱,高考恢復後,農民子女所佔比例在北大有所下降,80年代基本維持在15%~20%,90年代基本維持在10%以上。

  從數據上加以比較,似乎正印證了農家子弟上名校難、社會上層家庭子女越來越擠佔精英教育資源,作者為什麼得出了相反的意見呢?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